您当前的位置: 环渤海新闻网>新闻>国内 正文

脱贫攻坚看贵州: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乡亲们还好吗?

http://www.huanbohainews.com.cn 2016-01-16 15:39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在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看望村民。

  【网络媒体走转改】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魏博)“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看望村民,提出了著名的“群众哭笑观”。从《摆脱贫困》到精准扶贫,这位亲民、爱民、为民的大国领袖始终牵挂着贫困群众,关心和思考着扶贫开发事业,并提出了“五个一批”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多彩贵州,牵动总书记的不仅仅是大数据,更有大扶贫,在这个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仍有493万农村贫困人口尚未脱贫。2016年1月12日至16日,首批全国网络媒体记者“走转改”活动一行来到贵州,深入基层,记录脱贫攻坚路上乡亲们的心路历程,体味他们的“一哭一笑”。

  花茂村村民。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魏博摄

  “盼望习总书记再来”

  山围水绕农家院,花径小楼惹乡愁。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里,习总书记沿着土墙和木栏相伴的乡村小径,边走边询问当地脱贫致富情况,并有感而发地说:“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这一句亲切的话,“种”在了花茂村乡亲们的心里,生根发芽,长出了希望,长出了动力,加快了整村小康齐步走的步伐。

  近年来,花茂村统筹推进精准扶贫,通过田园风光、红色文化、陶艺文化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实现了从“荒茅田”到“花茂村”的华丽转身。贫困人口2015年减少到165人,除去需由政府“兜底”的无业可扶、无力脱贫“两无”人口140人,剩余25人2016年可全部脱贫。

  花茂村村民王治强。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魏博摄

  村民王治强曾经在外地打工多年,随着村里的政策越来越好,他回家办起了“红色之家”农家乐。总书记来过之后,这普通的小院变得不同寻常了,来访的客人络绎不绝,生意红火。一次亲切的交谈,令王治强终身难忘。习总书记鼓励他继续发展,做大做强,如今,他将当时座谈的照片挂在墙上,时刻提醒自己,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带着乡亲们一起干下去,共同富裕。“天天盼着习总书记能再来”王治强一语道出了花茂村乡亲们的心声。

  丹寨县兴仁镇中营村的黄梅。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魏博摄

  产业扶贫,打工者回乡

  “想孩子,想到哭”丹寨县兴仁镇中营村的黄梅回想起自己在广东打工的那一年经历,眼中还泛着泪花。如今,她已经是昌昊金煌中药有限公司的一名正式种植工人了,每月收入两千元,而且将自家的土地流转给公司,每年还能收租金5000多元。除了有体面的收入,对这位年轻的母亲来说,更重要的是在家门口打工,每天回家可以见到自己的两个孩子,而且业余时间她还能学习自己喜欢的广场舞。提到新年愿望,黄梅说,“希望厂里越来越好,我丈夫也能到这里工作。”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在“五个一批”工程中位居第一,发展产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也是贵州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县考察九丰产业园时,曾对这种“造血扶贫”模式给予了肯定,明确表示,看中的是企业对农民的带动作用。

  “要扶就扶一辈子,不是一年两年,我们希望老百姓在企业工作,都能学到一技之长,不管是粗加工,还是种植技术,还是物流运输。”昌昊金煌中药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说。

  高峰村易地搬迁的田君福和女儿在城里的新家。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魏博摄

  移出大山,改变命运

  “在山里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现在坐公交车去学校二十分钟就到了。”从丹寨大山深处的高峰村搬迁出来的一个11岁的小女孩高兴地说。对于这个还在装修中的新家,孩子眼中充满了期待,盼着快点装修好,早日搬进来。高峰村的村支书田茂轩告诉记者,在山里的时候,家家户户住的非常分散,孩子们经常是一个人走山路,这是让他最揪心的。

  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深山区等农村贫困人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的举措,帮助群众挪穷窝、拔穷根、脱贫致富。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高峰村自2014年实施生态移民整村整组搬迁以来,共移民279户,占全村总户数的56.4%,新房分50平米和100平米两类,村民可以根据经济情况选择。一套价值6万元左右的50平米的房子,一家四口居住,每人补贴7000元,村民仅需自己担负一半价格。如今,搬迁下来的多是年轻一代,还有很多老人留恋老房子和田地,不愿下山。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丹寨县委书记侯美传表示:“对于实在不想搬迁的村民,我们考虑将其转变为林业工人,帮其脱贫致富,对于搬迁下来的贫困家庭,对其进行技术培训,鼓励他们在城里打工,或者进行创业。”

  苗族绣娘王兴兰。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魏博摄

  锦绣之道,复兴民族村寨

  小康路上,不能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关心各民族的发展建设,全国各族人民要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奔向全面小康。”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少数民族群众的脱贫致富显得尤为重要,部分在家庭里地位不高的女性更易成为贫困人群。随着社会的极速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群落受到冲击,很多精湛的技艺已经失传。2013年,为推进民族民间特色手工产业与妇女就业同步发展,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贵州省实施“锦绣计划”,与企业和高校进行合作,全力发展民族民间手工艺等生产性服务业,并为妇女就业搭建平台,筑起“无围墙工厂”,促进“居家灵活就业”。

  在晟世锦绣公司的手工坊里,身着苗族服饰的美丽绣娘们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原本能歌善舞、性格开朗的她们,因为有了体面的工作,而变得更自信,有些绣娘的刺绣所得甚至成了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与其他绣娘相比,今年49岁的王兴兰因长期劳作,并不擅长刺绣,只能完成一些简单的作品,她对每天能获得60元的工费非常满足。社会企业依托苗绣,以民族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方式,让民族文化得以传承,还提高了民族妇女群体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

  丹寨县的卡拉村里,80岁的蒙阿婆。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魏博摄

  社保兜底,安享晚年

  在脱贫攻坚的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总书记专门并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提出了由社会保障来兜底、加大社会救助等方式帮其脱贫的具体措施,要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对贫困人口倾斜。

  在丹寨县的卡拉村里,80岁的蒙阿婆挑着担子行走着,看到记者为她拍照,老人露出慈祥的笑容,还好奇地看看相机里的照片。记者了解到,这位老人正是享受低保政策,社会兜底脱贫一批的受益者。

  卡拉村的村支书王玉和说,蒙阿婆是村里仅有的9户贫困户之一,她的儿子丈夫都去世了,女儿远嫁外地,村里还有侄子。她原本不符合低保条件,但是考虑到她的特殊情况,村里对她进行了帮扶,将老人纳入社保兜底脱贫户,每年对其补贴2800多元,逢年过节还送去慰问,并且每天有工作人员负责去照看一下老人。随着新扶贫标准的提升,蒙阿婆的补助会增长到每年3000多元。当问及为何不愿去县里民政兜底的养老院时,老人笑着说,“村里好!”

编辑 张凌
.
相关新闻:
脱贫攻坚看贵州;一个大棚为何让总书记停留?   16-01-14
七星关区的“问需式”脱贫法宝秘诀   16-01-14
11位人大代表联名建议“扶贫立法”   16-01-14
图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   16-01-13
"脱贫攻坚看贵州"贵阳启动 副省长刘远坤强调精准扶贫   16-01-13
精彩图片
更多>>>
 
娱乐>>
·胡歌落座遭众人拍照 捂脸偷笑躲椅背后玩捉迷藏
·徐佳莹黑马爆红李玟再回锅 <歌手4>将捧红谁?
·《非诚勿扰》涉侵权 将改名为《缘来非诚勿扰》
·《无心法师》获金口碑网剧 《花千骨》将拍续集
·网曝《太子妃》剧情有伤风化 被广电强制下线
·为何演《如懿传》 周迅:用最极致的清宫戏回答
·马伊琍约女友人喝酒 纪念十几年前互相慰藉的夜
·熊黛林称已融入男友家庭 有心理准备结婚
·温碧霞曾拒绝初恋男友求婚:对婚姻没信心
·刘心悠读书时没时间拍拖 读工业设计很忙
社会>>
·2016北京中考说明发布:语文新增书法 或考科幻小说
·男生不满室友抽烟砍伤3名同学 因患精神病获轻判
·诈骗团伙盗QQ骗3505万元 钱太多无法“消化”
·8岁女孩经常用舌头舔嘴唇 结果长出红色“胡子”
·如何看待爸妈想生二孩?小学生回答笑翻网友(图)
·男子移植猪角膜保住眼睛 系华中首例
·男子勒死5岁自闭症儿子 被抓时嚎啕大哭
·智商竟然在网上能花钱买到 买家全部都给好评
·男子欲寻短见 抢劫医院两板安眠药获刑3年
·四川特警巡逻车与轿车相撞 特警2死7伤
 
 
热点新闻
·唐山市区学院路发生严重交通事故 2死4伤(组图)
·唐山再次查处三批6起环境违法案件
·唐山市公交总公司发行春节优惠卡
·南新道学院路交叉口附近发生交通事故致2死4伤
·唐山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即将报名
·唐山市区翔云道两车相撞 致行人一死一伤(组图)
·唐山谋划实施京津合作项目277项
·讨要工资未果 快递员杀害老板
·佳人有约,艳遇还是陷阱?(图)
·唐山主要干道路灯照明度提升工作全面启动(图)
 
唐山通:唐山生活资讯门户

饭店 酒家 | 休闲 娱乐

图书 音像 | 美容 健身

烟酒 花店 | 婚庆 礼仪 汽车 养护 |装饰 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