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渤海新闻网>新闻>中国 正文
  第二个楼兰古城?且末人用行动告诉你历史悲剧不会重演  
http://www.huanbohainews.com.cn 2016-08-15 19:42 来源: 天山网
 

  撰文/ 郑言江

  言江说

  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新疆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巴州党委宣传部共同组织策划的大型网络文化活动“穿越楼兰”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举行。活动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古楼兰,新巴州”为主线,穿越华夏第一州。

  今日,郑言江(微信号:xj-talk)走进被沙漠围困的且末县,带您感受且末治沙人的壮举。

  首先,请随郑言江(微信号:xj-talk)先来看一组数据:

  国内

  截止2015年,我国荒漠化面积262.37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3.11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国土总面积的27.33%和18.03%。什么概念?仅沙化面积比一个新疆还大;

  荒漠化面积仍以每年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吞噬着许多可利用的土地;

  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呈急速上升趋势:50年代共发生过5次;60年代共发生过8次;70年代共发生过13次;80年代共发生过14次;90年代共发生过23次;

  每年因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40亿元人民币……

  新疆

  我国沙漠总面积约71.29万平方公里,其中新疆沙漠面积43.04万平方公里,占中国沙漠面积近60%;

  新疆荒漠化土地面积达111.28万平方公里,占新疆总面积的64%以上,新疆83%的县市分布有沙漠,32%的耕地存在盐渍化,占全国荒漠化面积的40%;

  南疆部分地区沙尘暴天数每年平均超过20天,和田地区更是达到了100多天……

  在新疆,就有这样一个处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县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

  且末环境有多恶劣?看一组数据:

  且末县沙漠面积达5.38万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38.4%;

  绿洲四面环沙,犹如“沙漠孤岛”,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沙漠与县城中心仅有2公里,是新疆乃至全国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当地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且末年均降水仅有18.6毫米,蒸发量则高达2507毫米。年均干热风40多次,八级以上大风16天,最多达37天,沙暴天气达21天,浮尘天气达193天。

  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让郑言江(微信号:xj-talk)好奇的是,所见到的每个且末人都很安逸和从容。

  且末成第二个楼兰古城?

  在自然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且末人没有束手就擒、坐以待毙。他们拿起手中的工具,运用脑中的智慧与沙漠展开了一场场、一代代持续了千年的战斗。今天,他们的战斗仍然没有停止,并将持续下去。郑言江(微信号:xj-talk)在且末看到了他们的治沙成效:

  在几乎无任何植被的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上利用节水滴灌技术进行人工种植优良固沙植物,建立综合防护体系,并使其防护体系逐步形成规模,生态系统日益完善;

  在一望无垠、高低起伏、滚滚黄沙的世界里,人工营造一条绿色长城、沙漠屏障,锁住黄沙的肆虐,成为了且末县一道亮丽的景观,也成为且末县各族群众休闲、度假、观赏大漠风光的唯一去处;

  在被称之为“生命禁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里,树起了一个生态治沙、生态修复的示范样板,工程区的绿地面积得以扩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得以培育,使昔日荒凉的土地演变成为郁郁葱葱、充满勃勃生机的生态修复区……

  据郑言江(微信号:xj-talk)从且末县政府得到的数据,截止目前,河东治沙基地共完成生态治沙造林面积10万亩,大芸种植面积突破3万亩。

  修筑沙石道路66.7公里,架设的高压线路70.5公里,安装变压器59套,钻凿120米深出水量160方以上的机井59眼,铺设滴灌系统9万亩,人工设置宽20—30米芦苇沙障980000平方米,高立式沙障35公里,刺丝围栏22公里。

  栽植梭梭、红柳、胡杨、红枣、沙拐枣等沙生植物700万株,累计出动义务劳动4万人次,人工接种肉苁蓉面积达30000亩。试种了枸杞、红枣、沙漠玫瑰、葡萄、南瓜、西瓜等经济林300亩,完成投资总额2.5亿。

  把治沙与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结合起来

  如此巨大的治沙成绩,靠什么样的措施和方法所取得的?郑言江(微信号:xj-talk)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是科学规划。且末把防沙治沙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突破口,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编制2011-2020年防沙治沙发展总体规划,稳步实施30万亩生态治沙工程,强力推进防沙治沙。坚持依靠科技,大力营造耐旱、抗风沙的梭梭、柽柳、沙拐枣、胡杨等乡土树种,推广应用节水滴灌技术。近5年来,全县累计投入2.5亿元用于防沙治沙生态工程,沙尘天气逐年减少,蓝天白云逐渐增多。

  二是明确责任。通过股份制经营、单位认领、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干部参股等多种经营方式,明确责任,并在在用地、用水、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与减免或支持。例如,积极探索将乡镇500亩梭梭、大芸划分到每名干部,将村200亩梭梭、大芸划分到各农户,实行定人、定户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今年全县59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8万元以上,力争通过2-3年努力,实现每个乡镇、村各增加集体收入50万元、20万元以上目标,解决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的问题。

  三是提升效益。做大做强以大芸为主的沙产业,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在治沙林中成功套种红枣、枸杞、南瓜、沙漠玫瑰等经济作物200亩,接种大芸近3万亩,打造南疆最大的大芸种植基地。坚持把生态治沙与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在河东治沙基地为每个乡镇划分500亩、每个村200亩沙漠发展梭梭大芸。今年春季,全县采挖大芸1万亩,产量达1000吨,总产值1000万元,为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之路,探索出了一条以生态产业养生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四是发展旅游。且末县河东治沙工程被国家林业部门命名为国家级沙漠公园。依托塔克拉玛干沙漠自然景观,规划建设以垂钓、水上娱乐、公园游乐、餐饮、沙漠探险、沙雕、沙疗和沙漠冲浪等休闲娱乐场所,加快沙漠生态休闲旅游发展。通过营造大型林区、修建沙漠公园,开展休闲旅游,逐步将河东生态治沙工程建成且末县各族群众的后花园,使且末万里黄沙变成“万两黄金”,力争一年一变样,三年见成效,五年成规模,十年成绿洲,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创造新的人间奇迹。

  “PPP模式”引进民营资本参与治沙

  且末县积极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沙漠治理。目前,且末县已引进7家民营企业、民营资本参与政府的沙漠治理,使政府和企业达到一种双赢的结果。据郑言江(微信号:xj-talk)了解,这些企业可以获得70年土地使用权限,在这70年中,土地上的所有产出都归企业所有,并且政府要在道路修建、用水、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与减免或支持。

  来自湖南的44岁治沙商刘知林,2005年在朋友的介绍下来且末发展,2012年2月注册成立了治沙公司。在政府的帮助下,刘知林将沙漠生态治理和沙产业结合起来,通过在沙漠种植肉苁蓉、红枣、枸杞为主的沙漠药业和林果业等生态经济型产业,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在沙漠里借助梭梭、红柳的根种肉苁蓉,经济效益显著,开发前景十分广阔。这让刘知林也看到了巨大商机,2012年刘知林将承包的3000沙地全部种植了肉苁蓉。目前,他在河东治沙基地种植肉苁蓉面积已达10000多亩,每年经济效益达500余万元以上。此外,他准备投资发展沙产业经济、养殖、餐饮、沙漠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绿色生态观光园等,目前,生态观光园已接近竣工。

  “我是乐天派,老婆、孩子都接来了。一个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行了,我后半辈子就治沙了,看到树木越来越多,种植的肉苁蓉长得越来越好,我心里很高兴,我想把且末的沙土都变成‘沙金’,让这片沙海都变成绿洲。”谈起未来的治沙远景,刘知林笑着说。

  新疆位于亚欧大陆腹地,是中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省区,新疆已经成为中国防沙治沙的主战场,对中国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防沙治沙事业有着决定性影响。在郑言江(微信号:xj-talk)看来,且末治沙只是新疆治沙的一个缩影,在祖国的大西北,这样面临沙漠围困的县绝不至一个,他们祖祖辈辈都在为抗击沙漠,拱卫内地做着贡献,他们不该被遗忘!

 
  编辑: 张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