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历久弥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文丨乐兵
淮海战役中,一名被俘的蒋军师长说,共军以60万人全歼国军80万,这不算以少胜多,60万解放军的身后,400万农民推着独轮车扛着担架。
这名师长的不服气,却道破了自古以来打胜仗的一个“秘诀”,那就是并不仅仅取决于兵力的多寡,还取决于战争的双方谁最得民心,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诞生,就是中国劳苦大众需要,所以,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自然就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从党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那天起,打的就是一场“人民战争”,以少的兵力取得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八路军和新四军用“小米加步枪”的装备,在敌强我弱的战场上取得了节节胜利,打破了日本不可战胜的神话,最终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胜利背后的“靠山”是人民群众!“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得以发展壮大,抗战勇士的“后勤”有人民群众做保障。而国民党领导的几百万装备精良、享受着政府大量财政投入的所谓“正规军”,却节节溃败。
解放战争时,胡宗南进攻陕北投入了25万人,而陕北当时留下来的部队加上地方的民兵,才不过两万人,以少胜多的背后仍然是人民群众的支持,敌人进攻陕北,群众个个都是解放军的顺风耳、千里眼,敌人一动,马上知道他们的信息。就是靠着人民群众的支持,解放军用短短四年时间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蒋介石集团的独裁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人民为什么选择共产党?那是因为“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井冈山时期,为了解决群众的饮水困难,苏维埃主席毛泽东带领红军战士挖井,终于解决群众吃水;长征路上,3名女红军借宿农民徐解秀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给她留下;延安时期,根据地的军民共度难关,谱写了“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军民鱼水情……得民心者得天下,靠着“立党为公”的宗旨信念,共产党才赢得了民众,赢得了战争,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为了人民“不挨打”,党带领革命军队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为了人民“不挨饿”,党做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两个百年”的提出,是为了人民群众过上更幸福的生活,为了兑现这个承诺,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习近平一次次走到大山深处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与村民一起摘柚子,和群众排队买包子,用自己的钱为乡亲买年货,到田间地头紧握老乡的手……沉下身子、走近百姓,“身挨身坐、心贴心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
“时代变了,条件变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历久弥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这就是人民和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原因!
编辑丨杨新河
刘兆丰
兰翠娟
校对丨赵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