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渤海新闻网>新闻>中国 正文

漈下古村:画笔下的新生

http://www.huanbohainews.com.cn 2017-02-03 21:00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的大山中散落着许多古老的小村落,漈下村就是其中的一座。长期以来漈下村因为贫穷闭塞,人们纷纷外出打工,古老的村庄日渐荒凉。然而最近村里的人气突然旺了起来,很多城里人都带着孩子在村里一住就是几个月。漈下古村到底发生了什么,突然魅力指数大增了呢?

  听村里的老人讲,漈下古村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古老的风雨桥、雕梁画栋的明代凉亭和传承世代的古祠堂至今保存完好。小山村地处偏僻却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然而更令我们惊奇的是村里家家户户都支着画板,各个角落都能看到正在画油画写生的村民。

  游客:画了两天了?真棒!

  游客:这个缝纫机画得好逼真。我都不知道我要学多久才能画成这样。

  记者:您学了多久了?

  村民:学了一年多一点点。

  记者:经常画吗?

  村民:有空的时候就画,没空的时候有活儿就不画。

  记者:这鞋是谁画的?

  村民:这是我女儿画的,这是我小妹画的。

  古村独特的艺术氛围吸引了许多城里的游客住到村里,和村民们一起学画画。

  游客:画画的氛围好。孩子啊大人家家户户画真的还第一次看到。

  记者:你是从哪里来的?

  游客:我从深圳过来的。

  记者:你在这儿呆多长时间了?

  游客:五月三十一号过来,现在有七个多月了。

  记者:哇,七个多月了。

  春节将至,漈下村今年过年的庆祝方式是举办一届乡村艺术节。

  林正碌,原本是居住在上海的艺术家,2014年他偶然来到漈下村,被这里保存的古老的历史文化深深吸引了。

  林正碌:我一看小桥流水,但无非是一片萧瑟。我(对村民)说能不能进去(你家)看一看,他说破破的有什么好看的,隐含着一种很不好意思,就不觉得他这个村有多珍贵。

  漈下村的先祖古时候是远近闻名的望族,出过很多历史名人。而近年来靠农耕为生的村庄日渐贫穷,人们纷纷外出打工。原本1700多人的村庄只剩下不到500人居住。林正碌觉得拯救古村不仅是修复这些破败的古老建筑,更重要的是让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也恢复生机,才能真正重现古村昔日的辉煌。于是他萌生了通过艺术改变农村生态的想法。

  林正碌:无疑艺术是对每个个体最重要的引爆点,它会唤醒一个人个人的一种自我的自信、自我认可、还有他的人文情怀。

  就这样林正碌来到了漈下村,开始免费教村民画画。可是最初村民们并不买账。

  黄余清:都是认为我们哪有闲工夫去学画画啊,学画画会有饭吃吗?我们都是这样认为啊。我们总要务农才会赚一点钱啊。

  不过林正碌免费教画还提供材料,开小卖部的黄余清和一些村民们就把自己的孩子送来学画。几天后,孩子们第一批油画作品完成了,林正碌把它们发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没想到反响很好,很快就被购买收藏了。看到画画真的能带来收益村民们受到鼓舞也行动起来。

  黄余清:这是第一张。草帽放在墙壁上面。我们刚去的时候笔都拿不稳。后来第二张画了我们一个农产品,就是簸箕,后来就被客户收藏。

  记者:那幅画卖了多少钱?

  黄:卖了两百块钱。

  村民们没想到,通过耐心训练,没过多久他们就能画出有模有样的作品。现在黄余清一张作品已经能买到一千元了。村民们的作品还得到了很多艺术家和收藏家的青睐。

  天津泰达美术馆馆长马惠东:你看她画她老公的裤子画她女儿的裙子,这是她每天都看到的东西,因为她有这种情感在里面,所以她表达起来就很容易,画起来就很松。

  复旦大学艺术设计系副教授张勇:最重要的你看他的画面的确有一种非常个人化的气息在里面,这种气息是很多艺术家试图去找的。

  得到了社会的肯定,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尝试画画。过了一段时间,大家就发现画画不仅增加了经济收入,也在悄然改变着他们自己。

  陈祥李是三个孩子的母亲。由于游客越来越多,她把家里的空房间收拾出来,开起了民宿。

  眼前的陈祥李落落大方,然而就在一年前,她还是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家庭主妇。由于家境贫寒,陈祥李没上过一天学,她一直因为自己不会读书识字而自卑,不愿意与人交往。

  陈祥李:以前人家问我有没有出去打工过啊,我就摇摇头打工没人要。

  当陈祥李鼓起勇气拿起画笔,突然发现她并不比别人差,而且第一幅作品就卖出去了。陈祥李从此迷上了画画。见她画得好很多村民都特意来跟她学。陈祥李把家里的仓库腾出来,改造成村民和游客们一起画画的工作室。现在陈祥李觉得每天都过得忙忙碌碌很开心。

  陈祥李:人来得也太多了,也确实太多了,有的人说我见过你我来过你家,我说sorry我已经忘了。客人我不管认识不认识,进来我会跟他打个招呼说hello。

  我们发现,陈祥李一家人说话都经常会蹦出几个英语单词。因为他家里住进了这位拥有英语专业八级资质的上海姑娘高蓉蓉。26岁的高蓉蓉来到漈下村度假,被这里安宁淳朴的环境吸引,决定长期住下来。一边学画画,一边在漈下小学教英语。已经在陈祥李家住了一年了。

  空闲的时候,陈祥李一家人还通过微信群跟高老师学起了英语。

  陈祥李展示微信群语音学英语。

  记者:这是你老公说的?你们现在全家学英语啊

  陈祥李:很多老外会来这里啊,美国的啊,都是说英语,我觉得简单的打招呼我必须要学一两句。

  因为画画,漈下村村民们突然忙碌起来。空闲的时候没有人打麻将了,而是围在一起切磋画技。黄余清还用自己卖画的钱买了智能手机,学会了微信。

  记者:你有多少微信好友?

  黄余清:有两百多啊。各行各业都有啊。有上海的北京的,这个是台湾的。他们都是喜欢我的画才来到我的家。

  村庄里每个人的变化也在悄然影响着整个村庄的面貌。

  前几年村民们都在村口盖起了水泥砖瓦的房子,祖传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成了堆放杂物的仓库。而现在随着游客的到来,村民们发现老房子原来是宝贝,纷纷行动起来,拯救自己的祖屋。

  通过画画,村民们重新发现了家乡的美。曾经司空见惯的老房子、老家具、果园里累累的果实、山坡上的桃花都成了他们笔下描绘的对象。他们也用这份美丽的色彩装点着自己的家乡和每天的生活。

  两年前艺术家林正碌从上海来到漈下古村教村民们画画,小村庄发生了神奇的改变。村里男女老少人人都成了艺术家,这吸引了很多城市人好奇的目光。城市人带来的现代文明也激活了古村里沉淀百年的传统文化,在融合与碰撞中如今的漈下古村已经成为一道远近闻名的独特风景。

  这一天,村里的老人协会组织起七八十岁的老人们也第一次拿起画笔。

  陈畅:他们到这么大年纪要尝试一个新的东西。

  奶奶:八十三岁了。

  陈畅:八十三岁了。真厉害!

  记者:爷爷您画的是什么啊?

  爷爷:香蕉啊。

  半天的功夫,大家都完成了自己生平第一张作品。同样是身边的景物,每个人画出来的风格都迥然不同。

  林正碌:这就是艺术的原则,一个人各开出自己的花。为什么这个时代他们的作品会被认可,是因为他们特别纯粹。

  小村庄里人人都成了艺术家,这道独特的风景吸引了许多好奇的城市人慕名而来。其中更多的人选择在村民家里住上几个月,跟村民们一起体验画画。

  因为都是常住户,所以漈下村看不到那种家家户户摆摊买纪念品和土特产的架势。房客与村民们每天一起做饭、一起下地摘菜、一起画画,享受乡村的慢生活。

  来自福建南平市的吴文姬带着孩子已经在村里住了四个月,明天一早就要离开了。隔壁的郑凤英阿姨特意赶来告别。

  郑凤英:我说很难得啊,千里迢迢,这么好,像姐妹一样。

  吴文姬:有什么需要都是找他们帮忙,很热情,我们都感觉像家一样。

  村民和游客相处得如同家人一样,正是这份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吸引了很多城市人在村庄里一留再留,舍不得离开。

  高蓉蓉老师:我以前住上海的时候你每天感觉怎么样啊,有什么事情啊,都没有人会搭理你。都是各忙各的。到这里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前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很正常。但是来到这里之后呢,比如我生病了或者怎么样他们就又给我炖什么汤啊又给我熬什么药啊。就觉得好暖啊。

  这份暖心的关怀让上海姑娘高蓉蓉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决定留在漈下小学当老师。出于同样的原因,现在已经有七位来自城市的年轻人成了漈下小学的老师。孩子们的课堂也变得与众不同起来。

  记者:你跟谁学的弹钢琴啊?

  小孩:高老师。

  记者:你学多久了?

  小孩:二十几天。

  孩子们在山野中写诗歌、在古老的书院里弹钢琴。这样的学习环境让来自浙江的多多妈妈羡慕不已,索性带着孩子转到漈下村小来读书了。

  多多妈妈:在城市里上学压力好大,书包背不动,在这边又打篮球,满村交朋友跑,然后画画,跟大自然(接触),我觉得他好开心,两个月长了四公分。

  年轻人的到来给村庄注入了活力,逢年过节他们都会策划演出、排演节目。受到他们感染,这一次艺术节的开幕式上,村民们也准备一展身手,表演村里世代相传的虎桩拳法。

  现在漈下村村民不仅着迷画油画,腰鼓、地方戏等各种文化活动都开始兴盛。原本冷清的村庄变得活跃起来。这不仅吸引了外面的游客,更让一些在外打工多年的村民们回到了家乡。

  阿甘:这酒健康嘛。比如我们这边女人坐月子她都喝这种酒。我们每年回来过完年都会带一些(到上海)去。

  阿甘十一岁就离开家乡到县城读书,后来在上海做了二十多年的木材生意,去年回到家乡开了这间咖啡馆。

  阿甘:在上海吃饭,现在跟你在一起吃饭可能是想着我怎么把你的帐要到,或者怎么样把我的东西推销给你,但是回来跟村民邻居吃吃饭饭喝喝酒酒,吹吹牛聊聊天,大家没有说心机那么重。

  大城市打拼的辛苦让阿甘倍感压力。去年过年回家,阿甘发现村里变化很大,人气旺起来了,便和妻子毅然回到家乡创业。

  阿甘:乡村游这块比如说能合理地把它做好,能把它做成一条产业的话。我觉得也是一个非常大的生意。

  阿甘说明年他还打算在村里发展有机蔬菜产业,带着乡亲们用传统方法种植,创出自己的品牌来。

  阿甘:现在城市人最担心的就是食品的问题,所以我们把真正的安全的食品送到他们手里,我觉得这个市场应该是比较好的。

  现在越来越多像阿甘一样在外打工的村民都开始回村发展。他们把城市的新鲜事物也带进了村庄。比如阿甘的咖啡馆偶尔也会有村民来享受一杯咖啡了。

  乡村艺术节紧锣密鼓地筹备着,这是村庄里的一件大事,屏南县县长王旭东也来指导工作。

  王县长:你有没有学画画?

  小孩:有。

  王县长:你现在画了多少张画了?

  小孩:一共五张。

  王县长说,屏南县一直都是省级贫困县,这几年大家才慢慢发现这里的绿水青山和古老村落是一份得天独厚的资源。

  县长王旭东:那传统村落怎么焕发生命力,文化,就像习总书记所说的,能够留的住乡愁,关键是文化才能留得住乡愁。我们这次几个传统村落基本上没有太多商业化气息在里面,我们更多的都是让大家一种精神层面的交流。这个我觉得是一条可以致富而且可以持久的一条路。

  王县长告诉我们,现在屏南县正在探索一条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复兴古村落的发展道路。县里每年拿出一千多万的财政配套资金,积极与像林正碌这样的社会有识之士共同合作。在周边几个古村中开掘出民俗、摄影、美食等多个主题,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古老村庄焕发出新活力。

  乡村艺术节开幕了,漈下古村迎来了多年未曾有过的盛事。村民们穿起最漂亮的衣服迎接八方来客。他们像明星一样自信地站在聚光灯下,接受各路媒体的采访,自豪地给人们介绍家乡古老的历史也讲述着这两年发生在自己身上做梦也想不到的变化。这座曾经埋没在深山中的古老村庄,在村民们的圆梦中也渐渐为一道远近闻名的靓丽风景。

编辑 张凌
.
相关新闻:
【冬行西藏】话山南,古老土地释放年轻的活力   16-12-22
[爱在乡村]驻村干部周齐兵--5年努力带领村庄脱离贫困   16-11-25
老村庄 新“颜值” 走在乡村的小路上——记者一线走访记(三)   16-09-15
习近平考察青海为何选择这两个村庄?   16-08-26
.
 
.
 
热点新闻
·唐山281家企业被奖励1500多万元!
·一图读懂|2021年唐山《政府工作报告》
·张古江参加指导丰南区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会
·高建民在乐亭县调研检查
·聚焦2021:锦绣蓝图绘就奋斗再启征程
·高建民: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市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摘要
·30条信息干货满满!与唐山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曹妃甸区关于对密切接触者相关人员进行核酸检测的通告
·“十四五”目标:唐山在全省率先进入经济总量“万亿俱乐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