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渤海新闻网>新闻>国内 正文

退耕还林 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http://www.huanbohainews.com.cn 2018-08-23 15:05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陕西延安

退耕还林 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光明日报记者 张哲浩 杨永林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谷强

盛夏,波峰浪谷的绿色延安,红枣、苹果、香梨硕果盈枝,侧柏、刺槐、苜蓿满目苍翠。再想想这片热土曾经是怎样的苍凉贫瘠,不禁让人有种穿越历史的沧桑与厚重之感。

20年,弹指一挥间。如今,延安的山绿了、水清了、人富了,一个绿色、生态、文明、和谐的新延安,正在向全世界诠释着她的矫健、风韵和豪迈。

红色圣地的绿色奇迹

历史上,延安曾是“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的繁荣富庶之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载,盛唐时期陕甘地区“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富庶者无如陇右”。后来,由于历经战乱、自然灾害、垦荒、放牧和乱砍滥伐,延安的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种一茬庄稼、脱一层皮,下一场暴雨、刮一层泥”成了延安的真实写照。据统计,在过去延安每年注入黄河的泥沙量高达2.58亿吨,给黄河下游造成极大压力。

曾经养育了中国革命的延安和延安人民,用在革命战争年代凝结而成的延安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和担当,硬是在这块曾经荒凉破碎的土地上,书写了新的奇迹。

1998年,延安市吴起县率先打响“退耕还林、封山禁牧、舍饲养羊”攻坚战。然而,要把老百姓延续千年的传统耕作、生活方式改变过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吴起县庙沟村种草大户张永发,和吴起大多数农民一样,从1998年开始种草养羊至今已有20年。他回忆说:“自古以来羊就是放的,你把羊圈起来那怎么行!但是县里的领导一次一次地给我们做工作,我就把种粮的一座山全种了草,事实证明这条路是对的,不仅绿化了荒山,还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而今,20年过去了,延安的生态建设发生了沧桑巨变,从遥感卫星云图上观瞻,延安37037平方公里的大地由黄变绿,子午岭、黄龙山、三北防护林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牢牢地护拥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

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市

家住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的张彦斌,现在承包着一片大约200亩的水坝,就是当年359旅的战士们打起来的一座农垦水坝。张彦斌说:“20多年前我想都不敢想,会成为这个水坝的主人。那时候这儿就是一个臭水沟,下雨路都不能走,如今路通了,生态也好了。我2014年就承包了这个水坝养鱼。现在水坝一年就能产40万斤鱼,年盈利160万元,而且全是绿色食品。”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使陕北地区的绿色整体向北推移了约400公里,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时的不足10%,提高到如今的46.35%,植被覆盖率高达79.8%,林用地占延安国土面积的78.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0天。延安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现了红色圣地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

2018年,延安继续增林扩绿,把林地条件差、丘陵沟壑裸露的陡坡作为绿化的重点,大力实施生态恢复造林工程。延安市林业局局长付天平介绍说:“啃下这块硬骨头,延安增林扩绿就能成功。目前,全市累计完成营造林2046.45万亩,年均120.4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077.46万亩,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退耕还林第一市。延安市全市已有80%以上的农民受益,退耕户户均补助3.2万元,人均7400多元。

生态、产业与人的和谐发展

近两年来,延安市在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中,始终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本着生态与产业、产业与人的和谐发展理念去开发利用每一寸土地。

“延安经济症结在结构、难点在结构、突破口也在结构。”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徐新荣说,“用好特色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优化经济结构,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延安在生态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中,拒绝重污染、重破坏生态的企业入驻延安,利用延安资源优势引进了一批经济效益好、清洁环保的能源化工及太阳能、风能产业落户延安,改变了“油主沉浮”的“原生态”能源产业现状。

“通过退耕还林和发展现代农业,延安市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发展的同时,也在贫瘠的黄土高原上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与生态环境交相辉映的绿色之路。”延安市市长薛占海说。

目前,延安围绕延安苹果、洛川苹果等苹果产业品牌,从产前、产中到产后,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很快,有效提升了价值链、延伸了产业链、优化了供应链,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契约形成要素、产业、利益的紧密连接,集生产、加工、服务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效合一”的循环农业经济链。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23日 03版)

编辑 宋暖
.
相关新闻:
功夫电影:海外观众了解中国的窗口   18-08-13
【中国梦·践行者】修脚师的"逆袭":42年医治20多万患者 让修脚"国术"走出国门   18-08-08
光明日报:“起底”历史虚无主义   18-08-06
光明日报: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   18-08-06
静态社会与生态危机:当代资本主义无法走出的困境   18-08-04
图片
 
综合新闻>>
·唐山:“碗礁一号”沉船出水瓷器展开展
·唐山:气瓶将有“电子身份证”
·唐山军粮供应军民融合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唐山市2018年“十项重点工作”7月份情况通报
·唐山:成人高考报名8月24日开始
·唐山中心城区这些街巷等您来起名
·唐山限行提示:8月23日限行尾号"1"和"6"
·唐山港乌鲁木齐(中铁联集)内陆港揭牌
·市卫生计生委结合系统特点落实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
·唐山市精神卫生护理专业委员会志愿服务队送关爱
社会>>
·高铁“霸座”男子道歉了:当时自己态度不太好 现在很后悔
·哄抬房租!23家违规中介遭住建委查处 自如等多机构上榜
·兴城现38张捕鸟网 林业部门介入调查
·“教科书式老赖”案“确定房产份额”之诉今日开庭
·“网红保健品”没效果 购买者报警
·老字号争推“小号”圈粉年轻人
·机场追星现象背后存复杂利益链
·孕妇赴海外生子被遣返 月子中心被判退款
·年轻人300元可“租住”养老院
·游客恭王府内给朋友做讲解被阻拦?
 
热点新闻
·唐山交警三大队彻底排除管段隐患(图)
·新生进入军训季(组图)
·唐山税务加速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2.4亿元
·河流涨水小桥被淹 村民落水抱杨树警察相救
·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招商推介会16个项目签约
·唐山命名表彰第三批“名医、名护、名科”(组图)
·唐山港:海铁联运融入“一带一路”
·53岁女子小吃部里两次偷手机
·唐山车务段人脸识别设备开始运行(图)
·唐山:荷花坑市场价格(2018年8月17日)
 
 
唐山通:唐山生活资讯门户

饭店 酒家 | 休闲 娱乐

图书 音像 | 美容 健身

烟酒 花店 | 婚庆 礼仪 汽车 养护 |装饰 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