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7 8:04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河北日报客户端

疫情之下,如何稳定情绪?专家开出“心理药方”

  河北日报消息 (记者 卢旭东)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少出门、少聚会是有效阻断病毒传播的方式。然而,每天“闭关”在家,不能出门溜达,越宅越心慌,怎么办?关于疫情的消息铺天盖地而来,掺杂着各种谣言和误传,担心、恐慌、焦虑,如何缓解?孩子情绪不好,与父母常起冲突,亲子关系紧张,怎样解?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疫情之下,生活方式的改变、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失控感以及自由受限制的体验,容易激发人的恐慌和焦虑等情绪。”河北省心理干预协会会长钱永霞说,人在面对重大事件和改变的时候,产生情绪上的种种反应很正常,但要尽快调整好生活方式、主动适应新情况,否则持续的心态失衡,可能进一步影响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

  如果出现上述情绪不适和心理问题应该怎么缓解?专家对此进行了解答。

  焦虑恐慌怎么办?转移注意力,保持良好的生活节奏

  专家表示,首先要做好防护措施,加强个人防范,尽量不出门,出门要戴口罩、回来后要洗手,有效切断传染源,减少感染机会。通过官方渠道客观了解疫情信息,不要轻信谣言。

  减少因信息过载带来的心理负担。专家建议每天关注疫情信息时间不宜超过一个小时,睡前尽量避免查看与疫情相关的信息,避免睡前因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引起失眠。

  保持良好的生活节奏,保证规律的睡眠和饮食。列一个令自己感到愉悦的计划清单,并执行它。如读书、看电影、练字、提升厨艺等。还可以每天做一两件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增添生活的乐趣。如玩一些不费脑子的小游戏、看一段小视频、抱抱可以慰藉自己的物体、泡泡热水澡等。

  同时,适当做一些室内运动,通过运动减少精神上的紧张,增强身体抵抗力。保持社会联络,通过微信、电话与熟悉的朋友保持畅通联系,借助与亲朋好友的互动转移注意力。

  钱永霞强调,如果通过自我调节无法解决负面情绪,且长期、持续处于焦虑、惶恐等情绪时,必要时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怎样疏导孩子情绪?高质量陪伴,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

  “孩子对疫情的理解源于家长的诠释,家长焦虑、恐慌、害怕等情绪会传递给孩子。其实,家长不经意地表现出来的担忧,有时更会增加孩子原本没有的焦虑和担忧。”因此,钱永霞建议,疏导孩子情绪,家长应先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出现无序、无助、过度反应的行为。

  专家建议,家长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好好陪伴孩子,通过玩游戏、做手工、共同阅读等亲子活动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同时建构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分享信息或者回答孩子关于疫情的疑问时,要注意传递积极乐观的信念。对青春期以及刚成年的孩子,应当尊重他们对独立和独处的需求,多商量,少管制。

  同时,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当孩子出现一些对疫情的紧张、对他人的同情、对生活计划被打破的不满等情绪时,对于年幼儿童来说,可以利用游戏、绘画等帮助孩子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对于年龄稍长的孩子来说,可以引导孩子掌握一些调适不良情绪的方法和技巧。

  一线救援人员如何自我调整?及时疏泄情绪,寻求心理援助

  工作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工作时间明显延长,救援物资相对缺乏,以及多重防护带来的各种不便,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专家认为,一线救援人员如果出现焦虑、恐惧、愤怒等情绪,不要因此内疚,而应理性接受,积极调节,及时疏泄情绪。

  掌握简单易操作的心理建设方法,如自我安抚、肌肉放松、意念关照等方法;寻求朋友和家人支持。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家人或亲密的朋友打个电话,发几条信息,告诉他们自己现在的状况,获得他们的鼓励和支持。

  专家建议,一线救护人员遇到患者不理解、不配合,甚至出言不逊,要理解,但不要以此来责备自己,增加心理压力。必要时,可以求助于专业心理人员或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钱永霞说,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保持理性的心态非常重要。我们要相信已经采取的强有力的防控措施定会有成效,保持镇定、乐观的心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抵抗病毒的攻击。

编辑: 谷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