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8 08:02:20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新华社

网瘾“低龄化”……谁来解救被网络“围困”的孩子?

原标题:新华全媒+|新华视点|网瘾“低龄化”、诱导孩子充值转账……谁来解救被网络“围困”的孩子?

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当前网民群体显现出“低龄化”趋势,未成年人因为沉迷于网络而引发的经济损失和暴力事件层出不穷。

2020年5月13日发布的《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互联网对于低龄群体的渗透能力持续增强,32.9%的小学生网民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那么,大量低龄网民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

《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未成年网民中拥有属于自己的上网设备的达到74.0%,其中自己有上网手机的为63.6%。孩子较早使用手机、接触网络是“网瘾”低龄化的直接原因。

专家认为,沉迷于网络或游戏的孩子,往往是在现实中缺乏陪伴和亲密的亲子关系,因此转向网络寻求温暖。

在受访民警和家长看来,许多网络平台其自身内容并没有太大问题,但频繁出现的广告弹窗容易在孩子无意碰触间发生跳转,进入下载、使用、充值等界面。这对尚无辨别能力的儿童来说极具诱导性。

大量真实案例表明,网络成瘾一方面会对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另一方面也会催生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89亿。其中,学生网民最多,占比21.0%。为破解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困局,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建立统一的游戏防沉迷系统、网络游戏开启实名制人脸识别等建议冲上热搜,备受关注。

受访民警认为,要想控制网络对未成年人造成的伤害,首先要明确儿童接触网络的年龄“底线”。专家认为,明确学生用网的时间和内容“红线”也非常有必要。受访人士建议,社会各方应携起手来,筑牢防线,拉高底线,让网络成为工具而非“深渊”,减少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记者 金剑、周佰钦 报道员)


编辑: 孟君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