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理想的形象表达,中国梦生动描绘了令人期待的美好愿景。要使美梦成真,从主体因素来看,关键在于凝聚起强大的中国力量;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归根到底在于真正践行群众路线。正如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
只有践行群众路线,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从而在带领群众中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首先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而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保持,离不开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这一认识,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基本共识,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历史根据。
首先,这一认识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底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领导工人阶级,是因为他们始终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反之,如果他们背离了工人阶级的利益,也就无法在当前运动中代表运动的未来。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面临执政党建设这一崭新的历史课题。对此,他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党的中心任务虽然发生了转变,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不能变,“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对于布尔什维克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能不能代表中国梦的未来,关键在于它能否在共筑中国梦的当下实践中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其次,这一认识具有深刻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根据。“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在此问题上,必须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例如,苏共垮台的原因固然复杂,但最为根本的还是苏共严重脱离群众、蜕化变质,丧失了继续执政的群众基础。在苏联解体前夕,《西伯利亚报》曾以“苏共代表谁”为题在部分群众中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认为苏共代表官僚阶层的利益的比例竟占85%,认为代表苏联工人的只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只占7%。从苏共垮台的沉痛教训中,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
最后,这一认识具有深厚的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底蕴。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为此,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艰辛探索,但都没有取得成功。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在于缺乏一个真正能够团结人民大众的领导核心。邓小平在谈到这一问题时曾经指出:“从根本上说,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中国一向被称为一盘散沙,但是自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成为全国团结的核心力量,四分五裂、各霸一方的局面就结束了。”习近平根据历史的事实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只有践行群众路线,才能不断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从而在依靠群众中实现中国梦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社会发展和变革最终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持续推动。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理论和现实同时表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与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辩证统一的。这一点,在中国共产党的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正所谓“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攻坚克难、无往不胜,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坚信“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等实实在在的政策,作为群众路线的最好诠释,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为取得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949年美国大使司徒雷登面对国民党高官不禁感叹道:共产党战胜你们的不是飞机大炮,而是赢得的民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群众路线成为改革创新的智慧源泉。正如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
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中,我们明白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来说,能否相信和依靠群众,其实更多地意味着是否值得群众信任和依靠。对此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
一方面,“空谈只能误国,实干方能兴邦”。实现中国梦,需要在全社会形成“实干成就梦想”的良好氛围,首先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发扬实干精神。党内存在的“四风问题”,严重偏离了实干精神的基本要求,严重偏离了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是当前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可见,反对“四风”成为践行群众路线、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在思想上筑牢抵制“四风”的“防火墙”。在此基础之上,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从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角度,“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另一方面,“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共产党人只有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才能始终具有凝聚群众的向心力、感召力。凝聚和依靠群众,意味着要得到群众的坚决拥护和高度认同。如果脱离群众,凝聚和依靠就无从谈起。在这一问题上,列宁晚年的警告尤其具有现实意义。对于当时苏维埃政府机关中不断蔓延的官僚主义,列宁深恶痛绝,提出郑重警告:“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环视当下,重温列宁的警告绝非多余。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甚至是与民争利、贪污腐化等作风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涣散了党心、民心。因此,必须加大反腐败的力度,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让人民群众不断地从党的群众路线实践中,从党员干部的清廉形象中,看到实现中国梦的希望。
只有践行群众路线,才能真正找准实现中国梦的价值目标,从而在造福群众中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的价值定位,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群众观、利益观是完全一致的。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唯一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习近平强调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幸福既是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中国梦的基本价值目标。中国梦不仅表现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宏大叙事,而且意味着实现亿万人民幸福生活的鲜活故事。没有人民幸福这一要素,中国梦就会失去其独特价值,变得毫无意义,最终也必然落空。事实上,我们党推动中国梦实现的历程,也正是圆人民梦想、促人民全面发展、为人民造福的过程。
践行群众路线,实现中国梦,应该密切关注并及时回应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一个政党是不是真正代表并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并不是由其自己来评判,“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就此而言,人民既是中国梦的实现者、拥有者,也是最终的评判者。衡量中国梦实现与否,涉及经济、文化、生态等一系列发展指标,其中最根本的应该是幸福指标。中国梦实现与否,最有发言权的是人民,人民的切身感受比任何计算公式更为可靠、更为重要。
在中国梦的当代语境之中,人民幸福可以说是人民根本利益的一种委婉表达,中国梦的实现过程其实就是人民幸福的实现过程。人民幸福并不是一种抽象化的概念,那么,人民幸福梦到底是什么?当我们真正关注并思考这个问题时,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充满了哪些新期待。从今年“两会”期间百姓关注的热点来看,这些期待主要涉及“钱袋子的公平”、“舌尖上的安全”、“心肺之患”等民生问题。党和政府已经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民幸福感在很多时候很大程度上直接源于民生的改善。基于这种认识,大力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幸福感,成为新一轮改革的重要目标。正如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改革必须“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总之,对于中国梦而言,坚强的领导核心、强大的依靠力量、崇高的价值目标,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互生互动的辩证关系。而构成三者互生互动的基础,就在于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正是在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基础上,这种辩证关系不断得到发展和强化,从而为实现中国梦源源不断地提供强大合力。(作者系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问题研究”首席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