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胡 健 周亚军
一张小桌,一把矮凳,柳条在指间飞舞,绞、勒、砌、缠,一件件精美的篮、筐、盘、篓就在欢声笑语中制作完成了。
虽临近春节,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巧娘宫合作社里,妇女们仍在赶做最后一批产品————“太原年货节”订制的2000件野餐篮等。近年来在脱贫攻坚中,当地抓住东部产业转移机遇,动员培训“半边天”发展柳编、草编、箱包加工等居家经济,冬闲变冬忙,在家门口就鼓了腰包。
“过去手里攥个百十块,现在个个皮大衣、金首饰。”见到巧娘宫带头人刘金萍时,她刚从省里捧回“全省脱贫攻坚奉献奖”,“今年我跟大家说好了,要是挣得多,就集体去旅游”。
刘金萍带领17名妇女从来料加工做起,逐渐拉起一支1085人的妇女编织大军,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妇女732人、残疾人41名。
作疃乡宋窑村的李小红右腿因病截肢,为了孩子念书,在距家20公里远的县城租房陪读。如今李小红在巧娘宫拿计件工资,一个月收入2000多元,照顾孩子跟挣钱两不耽误,“准备买个房,在县城安家。”
巧娘宫发展到今天不容易。为筹集资金,刘金萍借遍所有亲戚。后来县里帮着建起手工业园,流转土地种下杞柳732亩,解了运费比原料贵的难,价格有了竞争力。去年她们的柳编产品进了广交会,走了3000件外贸,北京冬奥会有关方面也来订产品。“今年再种3000亩杞柳,培训就业2000人。”刘金萍心气高了。
眼看柳编让大家尝到了甜头,大同市云州区瓜园村村支书李成带着7名妇女三下广灵学艺,说服刘金萍跨县建分厂,如今村集体编织合作社已吸纳38名妇女。
“咱一定要超过她们!”腊月二十,瓜园村两委开会决定从山东聘请专业师傅搞产品研发,“再种200亩杞柳,把那1500亩黄花茎秆也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