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丰台区举办以“福满京城春贺神州”为主题的灯会及灯光秀活动,营造红火热闹的中国年味儿,丰富群众节日文化生活。该区还向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代表免费发放灯会门票。灯会将一直持续到元宵节。图为2月17日游客在欣赏郁金香灯海。
本报记者贺勇摄
日前,在贵阳钟书阁书店,读者络绎不绝。春节期间,有不少市民走进书店,在浓浓书香中度过假期。图为读者在挑选图书。
刘朝富摄(人民视觉)
农家书屋一座难求
郑少忠肖德法
“春节这几天,我们这里的农家书屋,一座难求。”走进江西九江共青城市甘露镇农家书屋,不大的书屋里坐满了看书的人们,镇文化站站长冯后才说。
“以前,老百姓看的书都比较单一,主要关注农林科技、种植业、养殖业这块儿。”冯后才介绍说,“今年春节期间,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很多农民群众尤其是年轻农民的读书兴趣更加广泛了。”
冯超是一名“90后”,他说:“我们都是千千万万的追梦人之一,新时代的农民不一定都从事传统农业种植养殖。所以,我经常到农家书屋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书籍,从中汲取追梦奋斗的精神力量。”
冯后才介绍说,目前,不仅镇里有农家书屋,每个村也有农家书屋,镇里农家书屋还与市里的图书馆联网,同时,也与各村的农家书屋联网。市、镇、村三级图书馆建立了统借统还联网模式,村民可以在这个点借,在另一个点还,很方便。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共青城市对全市农家书屋进行规范化管理,构建图书资源共享模式,让农家书屋成为基层群众学习、提升的“实体平台”。
智能机器人检修效率高
本报记者王明峰
2月14日晚,记者走进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动车段检修库,在DJ13线和DJ14线的动车组车底,传来阵阵机械运动的声响,原来是两台动车智能检测机器人“聪聪”“强强”正在对车底进行检查。
机器人由灰色的身体和两只黄色的检测手臂组成。操作人员利用手持机发出启动信号,“聪聪”和“强强”便在地沟中精确巡航到指定部位开始检测。它们利用手臂上的高清视觉系统快速扫描检测,并将采集的图像数据传输回中心计算机。“计算机将采集到的图像与事先录入的‘健康’动车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准确判定动车组部件是否存在故障,并通知作业人员进行处理。用机器人检测,助力智能春运。”成都动车段信息化工作组专员刘轶说。
成都动车段动车机械师黄文韬告诉记者,车底有些部件位置距离地面高近1.9米,“许多点位很难目视检查,容易漏检造成安全隐患,而机器人可以实现多角度的20厘米近距离立体扫描检查,排除安全隐患。”
如今,每一列动车数千个位置都被有效纳入自动化检查,一列8编组动车检修时间从120分钟缩短到60分钟,作业人员也由4人减少到2人,大大提高了检修效率。
大棚蔬菜鲜春节订单多
本报记者朱佩娴
“新年好啊!”“拜年啦!”......新春伊始,河南省中牟县官渡镇孙庄村的村民们,在村里的蔬菜大棚里相互拜年。拜完年后,他们又埋头干起活儿来,忙得不亦乐乎。村支书孙中岭指着一畦畦、一垄垄待收的蔬菜瓜果,笑着说:“客户现在都爱要新鲜的。春节期间,我们的订单也不停。”
“最忙要数年前,每天出货300多箱,早上5点起,晚上12点回,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忙到中午不吃饭也不觉得饿,感觉又回到了部队。”孙中岭说。
孙中岭是退役军人。当年,他用转业安家费在广东开了家饭店,赚到了第一桶金。但每次返乡,看着种玉米、大蒜等传统农作物的老乡始终没有致富,他“总想帮忙”。2011年,他卖掉广东的饭店回乡创业,并竞任村支书。
“部队讲纪律,村里得讲规矩。”孙中岭一回来,就想着如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2016年村里成立公司,他鼓励村民入股,3年后每年分红。
愿景很美好,可见不到“现成儿”的利益,村民们不相信。孙中岭拿出多年积蓄做启动资金,承诺自己不入股。公司赔了,钱不要了;公司有收益,自个儿不要分红不要利息。看到这样的决心,大家深受触动,纷纷响应。
“军人到哪儿,都能发光。”他说,“在部队养成的优良作风,促使我带领乡亲们,实现了致富脱贫。”
引进好项目拓宽致富路
本报记者汪志球黄娴
腊月二十六,78岁的村民何明琼早早吃了午饭,揣着个小本匆匆出门,去村委会广场参加小寨关村合作社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大会......2016年,何明琼家里1.3亩田入股村里的养牛场,一年分红650元,持续分10年。“要不是李书记来家做工作,我还领不了这钱。”“李书记”是指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安顺供电局的李敬,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板当镇小寨关村的驻村第一书记。
“紫云的贫困问题,根本在于缺乏主导产业,农民增收渠道有限。扶贫攻坚,先要选好产业。”李敬介绍,自从2016年担任第一书记以来,经过多方奔走,筹措资金改善了村子基础设施。同时,在专项帮扶资金支持下,有序实施肉牛养殖、池塘养鱼、林下鸡喂养以及肉类加工等项目,促进贫困户稳步增收。
据了解,地处麻山腹地的紫云县是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条件下区域贫困的典型代表。2016年3月,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与紫云结对帮扶,引进企业到板当镇投资。目前,小寨关村、新塘村、洛麦村等3个村的贫困户已全部入股村级合作社,截至去年12月,建设期用工达1万多人,解决贫困人员就业153人;150多户贫困户入股分红14.7万元,村级合作社投资分红21万元,改变了原来“空壳村”的面貌。
煤烟味没了幸福感强了
本报记者王昊男
春节期间,走进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康陵园村,家家户户挂起了红灯笼,大门上贴着春联,红瓦屋顶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亮眼。
几年前,这儿可不是这番景象。那时,村民冬天取暖靠烧煤、烧柴火,尤其在晚上生火做饭时,整个村子上空都笼罩着青烟。
“烧煤特别脏,衣领袖口都是煤灰,睡觉也不踏实,怕中煤气!现在好了,晚上七八点钟把暖气打开,设定好温度,基本上就不用管了。家里人少的时候,做饭就用电饭锅,烧水就用电水壶,又快又省心,也不会跳闸,因为线路都改造了。”76岁的村民张桂荣告诉记者,家里三代人共有大大小小9间房,入冬前安装了两台空气源热泵用于取暖,再也不用烧煤了。
村支书杨春波介绍说,为更好地迎接2022年北京冬奥会,全力推进京张高铁沿线村镇无煤化,康陵园村作为昌平山区“煤改电”试点村镇之一,于2018年5月启动了“煤改电”工程。与平原地区不同,山区受地势影响,电源点少、地形复杂、石多土少,“煤改电”工程实施难度较高。经过数月的改造,村子里曾经的煤棚子消失了,家家户户都“标配”了空气源热泵。
“村里煤烟味没了,幸福感强了。下一步,我们要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发展民俗体验和观光采摘,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杨春波满怀憧憬。
携手乡亲合力脱贫
本报记者银燕
“蔡书记,过年好啊!”“好着呢,孩子都回来了,热闹着呢。”
正月初七,上班第一天,甘肃白银靖远县新坪村第一书记王永杰来给村里的老支书蔡生艳拜年。蔡生艳拉着他的手唠起嗑来:“今年的黄瓜价格好,过年前后一斤4块多钱,大伙卖黄瓜卖欢了,真是过了一个快乐年。”
新坪村是甘肃省易地安置移民村,全村595户群众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559户、2717人。刚到村里时,王永杰和帮扶队员就从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做起,带领村民致富脱贫。
2017年4月,吴桂龙在体育专业课考试前夕扭伤脚踝,王永杰开车送他去省中医院白银分院治疗,并承担了诊疗费。在王永杰的帮助和鼓励下,吴桂龙去年终于完成了体育专业考试,被河西学院录取,成为家族里第一个大学生。杨锁凤老人患有白内障,老伴听力弱,经过王永杰协调,残联为杨锁凤和老伴免费做了白内障手术、安装了助听器。“眼睛好了,能做饭了,走路也方便了。”杨锁凤高兴地说。
在王永杰的带动下,驻村干部为群众办理实事500多件,赢得了大家的信任。村里各项事业也加快发展,建成了日光温室、标准化养殖场、村级光伏电站等。2018年,全村脱贫45户、192人,村集体实现收入6.8万元。“只要真心为群众办事,把群众当朋友,群众就会相信你,跟着你干。”王永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