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8 03:33:44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新华社

【新春走基层】甘肃武威:“烤出来”的扶贫车间

  新华社兰州1月17日电 题:甘肃武威:“烤出来”的扶贫车间

  新华社记者朱艺琳、耿馨宁、白丽萍

  仅仅一顿午饭的时间,张文博的手机就响个不停。每一通电话都让他笑开了花。“都是加购‘炉盔子’的订单。”他笑着解释道。

主食厨房的员工正在制作“炉盔子”。新华社记者 耿馨宁 摄

  张文博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五和镇经营一家主食厨房,当地有名的传统美食“炉盔子”是主食厨房的“招牌”。“炉盔子”又叫“年馍馍”,在武威,家家户户都要吃“炉盔子”来庆祝农历新年。武威的主食店不少,可都没有张文博卖的“炉盔子”火爆。

  原来,张文博卖“炉盔子”有秘诀。

  2015年大学毕业后,张文博返乡开办了一间粮油店。通过大量市场调查,他发现当地居民非常怀念传统“炉盔子”的味道。为了做出“妈妈味”的“炉盔子”,张文博黎明4点钟就爬起来,跟家人研究做“炉盔子”的最佳时间和温度。同时,他坚持“炉盔子”的健康品质:“不用添加剂和香精。这是我做‘炉盔子’的底线。”

主食厨房的员工正在制作“炉盔子”。新华社记者 耿馨宁 摄

  他还算了一笔账:做主食利润薄,想盈利就要提高销量。从和面、发面、压面到烘烤,机器每天能做五万个,手工只能做五千个。

  账算清楚了,张文博还是坚持传统的手工制法:“平常人家里怎么做‘炉盔子’,我就怎么做。如果用手揉出的面更香,那就绝不用机器。”

  从最初的零售小作坊开始,张文博一直追寻“炉盔子”的最初味道。“‘炉盔子’好不好吃,还是回头客说了算。”他说。

  现在,张文博的主食厨房已经和多家超市达成联营销售协议。张文博又算了一笔账:手工制作的生产效率一直没有变,营业额倒是每年成倍增长。

  给当地居民奉上了原汁原味的美食,张文博还不满足。2018年,他的主食厨房与武威本地农业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民”的方式在当地发展订单农业。由农业公司大批量收购当地特色农作物“富硒黑小麦”,再由主食厨房加工成黑小麦“炉盔子”和花卷进行销售。2020年,武威当地农户种植的1000吨黑小麦将由主食厨房加工成食品,端上寻常百姓家的餐桌。

  农户的小麦不愁卖了。下一步,张文博打算研发黑小麦延伸产品,将黑小麦种植发展成为特色产业,带动当地农户共同致富。

烤好的花卷正准备出炉。新华社记者 耿馨宁 摄

  近年来,张文博的主食厨房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积极研发新品主食,让当地100多名中青年实现就近就业,帮助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年内稳定脱贫。2018年,主食厨房被凉州区评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业扶贫车间”。

  临近春节,小麦的清香源源不断地从主食厨房生产车间里飘出。今年,张文博希望探索“炉盔子”网络销售的新渠道,让全省甚至全国消费者都能吃上这道武威的炉上美食。

  回想最初的创业经历,张文博觉得“厚道”二字最重要。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企业让更多人吃上好馍馍,过上好日子。“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做事。生活就像烤‘炉盔子’,只有亲手干,才知道日子也能这么香!”(完)

编辑: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