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9 04:00:47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四川日报

【新春走基层】回乡种藤椒带动村民创收 “这顿团年饭吃得很实在”

  回乡种藤椒带动村民创收————

  □四川在线记者邓嗣华宋开文余如波

  1月16日一早,中江县永太镇金桥村六社,距村道不远的一片荒坡上,推土机隆隆作响,不断翻出红色土地,村民忙着清理树根、杂草......

  这片土地被整理出来后,将成为永太镇藤椒种植园区的一部分。“赶在春节前整理土地,种苗。2月萌动,3月发芽,4月开花,7月就可结果。”返乡创业人员唐道德对种植藤椒充满自信。

  作为人口大县、劳务输出大县,中江县近年来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唐道德是其中一员。返乡创业,激活了撂荒多年的土地,增加了农村就业增收机会。“他们带回资金、产业、市场,带来各种资源,更给我们带来乡村振兴的希望。”永太镇党委书记黄振说。

  “村民看得见实惠”

  当天,趁着阳光正好,唐道德决定把年前能做的事都做了。

  在金桥村督促完工人们整理土地后,他又赶到石坝村,为10多名在地里忙碌的村民讲解修枝技巧。在这里,他的藤椒园已发展400多亩,去年种下的幼苗已有半米高,5年左右将进入丰产期。“藤椒味已被各种菜系、各种口味的美食所接受,市场前景更广阔。”目前唐道德已投入300多万元,后期将继续追加投入。

  忙完地里的活,他把工人们请到自己二哥家的院落里,现场结算2019年12月的工资,为近20人发放现金4万余元。随后,院子里摆起坝坝宴,唐道德召集工人和村民热热闹闹吃起团年饭。村民孟银龙在藤椒园区内夯土,挣了1万多元。他笑着说:“唐总回来了,这顿团年饭吃得很实在。”

  “目前,藤椒园里长期劳作的村民有20多人。到种苗、采摘的用工高峰期,每天将吸收200多人次务工。”唐道德说,工资都是当月结清,加上土地流转费,“村民看得见实惠”。

  “实惠”显而易见。石坝村已种上藤椒树的400多亩地,过去三分之二也是撂荒地。“三分之一的地种玉米,一亩一年只能收一季,只有700多元收入。”石坝村村支书杨取勇说,藤椒园刚起步,还看不到收益,但唐道德在地里又间种了大豆等经济作物,一亩收入在3000元以上。

  石坝村村民杨思富也常年在外务工,跟着唐道德投入1万元种了4亩多藤椒,去年间种大豆已收入5000多元。杨思富笑嘻嘻地说:“钱是肯定不得亏的。”

  “等到藤椒丰产上市,如果行情好,亩产能上万元。”唐道德说,希望将藤椒产业做大做强,有更大带动性,“‘公司+农户’、股份制等形式,我们都要尝试。”

  “农村看得见希望”

  “我没什么文化,但对家乡始终有感情。”谈到返乡创业,唐道德言语中透露出理性。唐道德很清楚,返乡创业,项目是关键,“空有一腔热情不行,干农业,更是如此。”

  1988年,年仅15岁的唐道德便外出打工,2000年开始举家扎根西安,至今仍经营着自己的装修公司和酒店。

  返乡创业,家人和朋友不太理解:“按外面的生意和资产,家里人不愁吃不愁穿,为啥还要折腾?”

  唐道德说,自己“心系家乡投资农业”不是盲目的。2012年左右,他就寻思着回中江“做点什么”,几年间不断查阅资料,拜访友人。后来,唐道德意识到,自己所在的杨凌是农业重镇,每年都举行“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而家乡同样是农业大县。思路豁然开朗,为此他每年都跑去参加农博会了解学习。唐道德经常合作的公司就有将藤椒加工为调味料、化妆品等产品的业务,产品“不愁市场”。唐道德依然没有匆忙“上马”项目,在他看来,从事农业需要理想,更需要理性,“不是想种什么就种什么”。

  唐道德到处拜师学艺,结识了被誉为“藤椒之父”的高级农艺师余江洪,聘请他担任技术指导。他发现2019年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突出培育壮大“川字号”特色产业,完善“10+3”优势特色产业五年推进方案,其中“川椒”在列。他将采集自家乡的泥土送到农业科研机构检测,并认真研究藤椒生长需要的地形、气候条件,发现中江均大体适宜。

  2019年,唐道德返乡创业种藤椒正式启动。他制定了“小目标”:发展上千亩藤椒,提供种苗、技术和销售渠道,带动当地农户共同种植。

  黄振说,永太镇是纯农业镇,全村6万余人有70%在外务工,目前统计了60余名有一定实力并有回乡意愿的优秀人才,“有更多的‘唐道德’回来创业,我们就能看到更多希望。”

  中江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48.8万人,唐道德是其中一员。近年来,中江县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返乡创业人才,据中江县人社局统计,2019年,中江共有253名农民工返乡创业。

编辑: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