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0 15:39:00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消费者 这四个征信常识误区值得注意

随着电子支付、信用购物、远程医疗等数字技术逐渐普及,个人征信报告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央行二代征信系统升级上线后,公众对新版个人征信报告的理解如何?“6·14信用记录关爱日”即将来临之际,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近日进行了一项关于“你对信用记录关爱有几分”的网络小测验。

结果显示,公众对于个人征信的相关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8成以上受访者以及格分数顺利通过测验。但是在90后与60后受访者中,有超过2成的人不知道可以免费查询个人征信报告,这也与此前多地警方发布的“警惕征信欺诈”的通告相互印证。除此之外,本次测验中还发现了四个值得关注的征信常识误区。

误区一:

还款记录将保存2年?是5年

此前,一代个人征信报告展示的是5年的逾期不良记录和2年的还款记录。二代个人征信报告在此基础上,将还款记录由2年延长至5年。

在此次调研中,仅有56.3%的受访者清楚这一信息,13.9%的受访者以为是2年,还有29.8%的受访者选择了3年或半年,其中不乏90后人群。

还款记录期限的延长可以更好地揭示信息主体的信用,帮助公众积累信用财富,促进获得融资。时间更长意味着征信有效期内还款情况记录保持更久。

误区二:

金融机构出具个人征信报告?不是

个人征信报告作为“经济身份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诸如贷款买房、求职就业等社会行为,都会与个人征信报告中的信用记录紧密挂钩。

但在实际调查中,不少人尤其是中老年人仍不清楚个人征信报告的出具机构。21%的中老年人认为出具个人征信报告的机构是金融机构,还有7%的人认为是公安机关。虽然征信信息由金融机构上传,但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才是个人征信报告的出具机构。如果不清楚这一点,一旦出现征信异议,中老年人往往容易因找不到正确的监管机构而求助无门,甚至会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误区三:

“共同借款”会影响离婚后买房?不绝对

测试结果显示,只有不到一半的受访者可以正确理解夫妻债务中的“共同借款”,超半数受访者理解仍有偏差。此前有报道称,旧版征信报告里,夫妻双方共同还款,会有一方是主贷款人,而另一方的征信报告则不会显示这笔房贷的信息,但新版个人征信报告上线后,“上午离婚下午买房”将成为过去。

实际上,“上午离婚下午买房”将成过去、离婚后可能会失去首套房资格的情况并不绝对。

央行相关负责人2019年4月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就给出了官方权威解释。征信中心积极探索在新版征信报告中增加“共同借款”信息采集内容,本着尊重事实原则,将借款信息同时展示在每个借款人征信报告中,如实反映借款人负债情况。如后续借款主体发生变更,征信系统将按照金融机构的上报信息,及时更新信息,客观记录实际情况。

如征信报告中会显示婚姻状况,金融机构可以结合借款人的本人信用状况及其婚姻状况中显示的配偶相关信息,来自行判断共同借款情况。相比之下,新版征信报告只是将共同借款情况以更直接的方式展示出来而已。

信息采集尊重的事实,就是金融机构与借款人签订的借款合同。如果合同上借款人是A的名字,则这笔借贷信息会反映在A的信用报告中;如果合同借款人是A和B的名字,则这笔借贷信息不仅会反映在A的信用报告中,也会反映在B的信用报告中。

误区四:

中介机构能修复征信吗?不能

虽然多数人知道应当妥善保管个人征信报告,但还有41.4%的受访者相信“中介机构”能帮忙处理不良征信记录。这也是“征信洗白”相关骗局屡屡发生的原因所在。

实际上,目前市场上号称可以帮助修复个人征信记录的中介公司并未受监管认可。随着“净网2021”行动的顺利开展,各地警方也陆续向公众发出提示:警惕各类“洗白征信”“修复不良征信记录”的骗局,尤其是不法分子利用公众对征信常识方面的漏洞骗取钱财、甚至抹黑个人征信。当信息主体对自己的信用报告存在异议时,捷信建议相关人士一定要依法合规的维权,避免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

编辑: 王雅丽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