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7 14:29:36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天的皮带扣有“草原血统”

草原上

猛虎捕食,身形矫健

野猪反击,殊死一搏

2000多年前的这个瞬间

被刻画在一块金饰牌上

这个物件是什么用途?猪也能与虎咬斗?

金饰牌背面还有什么信息?

三个看点带你了解

虎豕(shǐ)咬斗纹金饰牌

01

今天的皮带扣“来自草原”

这款金饰牌

1979年出土于今鄂尔多斯

准格尔旗西沟畔墓地

为战国晚期作品

据考是装饰在皮质腰带上的

而带有这种饰牌的腰带

在古代是草原游牧民族使用的

古代中原民族传统的腰带

质地多为布或丝且没有带钩带扣

随着民族交往融合

使用皮带和带扣饰品的地域也越来越广泛

时至隋唐

腰带已是正式官服的标配

腰带上的饰品也体现不同等级身份

△影视剧中的唐朝服饰腰带示例

到了今天

各式各样的腰带扣

仿佛也映出了2000多年前的影子

△现代皮带扣示例

02

猛虎与野猪咬斗 合理吗?

△虎豕(shǐ)咬斗纹金饰牌素描图(鄂尔多斯市博物院提供)

这幅虎豕(shǐ)咬斗纹金饰牌素描图

把两种动物的形象轮廓描绘得更为清晰

猛虎在下,野猪在上,相互咬斗

这种反映草原生态生活场景的

动物纹腰饰牌

多见于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5世纪

是欧亚大草原地区最具特色的器物之一

野猪在古代的草原上也属于猛兽

当时的游牧民族活动范围较广

西至叶尼塞河流域,东至中国北方草原

在这片广阔的空间发现相应题材

创作出了虎豕(shǐ)相斗的纹饰

△虎头形银节约,虎豕咬斗纹金饰牌同墓葬出土银制品(鄂尔多斯市博物院藏)

根据饰牌的造型、规格

及同墓葬中其他金银制品推测

虎豕(shǐ)咬斗纹金饰牌的使用者

应为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的草原游牧贵族

此物用作腰带构件系在腰间正中

彰显其尊贵的社会地位和巨大的权力

03

背面铭文揭示

“产品溯源”和“品控”

在饰牌背面錾刻有规整的文字

这又表现了强烈的中原文化特征

首先是“产品溯源”

上沿的“故寺豕(shǐ)虎三”

“故寺”指制作这件金饰的地方

“豕虎”指纹饰

“三”是编号

第二是“品控”

右侧的“一斤二两廿朱少半”

以秦衡制换算到今天的质量单位约为300克

实测金饰牌重量也印证了这个结果

同时,铭文的书写风格与秦文字非常相似

由此可以判断,金饰牌或与秦国关系密切

或者就是在秦地制造

一枚浓郁草原风格的金饰牌

却在中原一路演变成品类繁多的腰带扣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从未间断 绵绵不绝

时光流逝 春风又生

编辑: 孟君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