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7 11:32:46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光明日报

这一地考古取得新成果!

近日,记者从中国考古学会、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赤峰市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内蒙古红山文化考古取得新成果。其中,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最新发掘一座保存完整的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

自2024年4月开始,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项目团队,在赤峰市敖汉旗开展了为期近4个月的考古调查。考古队在敖汉旗完整地揭露出一座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一次性出土百余件红山文化玉石器,首次发现南方北圆、南坛北冢的墓葬兼祭祀为一体的建筑遗存,基本辨识清楚该建筑的布局特征与营建顺序。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金松介绍,这是目前内蒙古考古发掘的最大的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一次性出土百余件红山文化玉石器,基本涵盖了红山文化玉石器的大部分类型,且发现与凌家滩文化玉冠饰相似的器物,填补了内蒙古自治区红山文化出土玉器考古研究的空白,也为探索河套地区龙山时代“藏玉于墙”现象来源提供了新的线索。

“还有去年在彩陶坡遗址出土的龙形蚌饰是红山文化考古发现中出土的唯一一件舒展开的龙的形象,今年我们运用3D模拟拼接技术把它进行了复原,碳样测年数据显示其距今约6300年,填补了红山文化早期龙形象的空白。”孙金松说。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发端于距今6500年前后,大约在距今5800年进入古国文明阶段,上接辽西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以其玉器传统、礼制建筑闻名中外。红山文化的形成、发展、变迁及其后续影响,是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与演变提供了重要线索。

1954年,在参阅已有考古发现的基础上,根据梁思永先生的建议,时任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尹达先生在《中国新石器时代》一书中将赤峰红山后遗址命名为红山文化,红山文化被正式命名。

红山文化命名70年以来,其发掘与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内蒙古赤峰与辽宁朝阳两地发现各类红山文化遗址1100余处,尤其是以牛河梁、东山嘴、那斯台等遗址发现的埋葬、祭祀遗存及大量玉器为代表,确定了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中的源头性地位。

9月22日,中国考古学会将在赤峰市举行“中华文明的璀璨星辰——红山文化命名70周年研讨会”。届时,新发现的红山文化积石冢、百余件玉石器将揭开面纱展露真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专业科研院所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将齐聚赤峰开展学术研讨,并实地考察发掘现场。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高平 王潇)

编辑: 王雅丽
热点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