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风劲扬帆正当时
风劲角弓鸣,扬帆正当时。坐落在华北平原、京杭大运河畔的沧州,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新时代浪潮中焕发出蓬勃生机。沧州人民以智慧和勇气,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沧州黄骅港煤炭港区码头航拍图。付秀智 摄
黄骅港:向海图强的强劲引擎
2024年11月16日,“合远”号轮船从沧州黄骅港津冀集装箱码头出发,标志着黄骅港至美国西海岸以快航模式运营的集装箱航线正式开通,这是京津冀地区至美国西海岸的最快海运通道。
自2023年起,沧州市高标准修订《黄骅港总体规划(2016—2035年)》,加快港口转型升级和资源整合,全力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
在打造多功能大港方面,理顺“地主港”管理模式,整合港口资源,推进集疏运体系建设,完善多式联运体系;打造综合性大港,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多个码头和储运基地建设;打造现代化大港,推动信息技术与港航领域融合,建设数字化中枢平台,推进绿色项目。
如今,黄骅港正朝着枢纽港转变,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推动中欧、中亚国际班列常态化运营;加强与上海港、洛杉矶港等大港合作,开辟更多集装箱航线,国际化水平和对外辐射能力显著提升。2024年,黄骅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3.55亿吨,同比增长7.35%,增速居河北港口第一,货物吞吐量已连续五年突破3亿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沿海经济强市已成为沧州最鲜明的主题。今日沧州,向海发展,未来可期。
京津冀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生动实践
11年来,沧州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今年2月,京津冀膜产业创新合作发展大会在沧州市举行,聚焦膜产业前沿技术,加速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这是沧州市深化与京津产业协同的又一喜讯。
持续深化产业协同
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在产业协同方面,作为重要节点城市,沧州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一关键,聚焦与京津融合发展。“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创新实施“企业在河北、监管属北京”的跨区域管理模式,吸引众多医药企业入驻,初步形成完整产业链条,累计已有62家知名医药企业的82个项目入驻。
沧州以项目为抓手,持续放大优势产业集聚效应。明珠国际服装生态新城项目已有600余家商户入驻,明珠商贸城12000家服装商户落户;京津冀再制造产业园相关项目也在有序推进。2024年,沧州签约京津项目62个、总投资346亿元人民币,引进落地央企二三级子公司23家。
同时,沧州积极对接京津创新资源,提升产业质量。海派特膜科技(河北)有限公司借助天津工业大学沧州研究院的科技成果,实现产品量产。沧州与京津共建省级研发平台35家,开展产业技术研究项目500余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75亿元,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31%。
交通互联
进入“同城时代”
协同发展,交通先行。石衡沧港城际铁路是京津冀城际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沧州至省会列车旅程将大幅缩短。沧州已成为全国交通干道最密集的地区之一,铁路、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构筑起陆路交通骨架。
沧州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石港城际铁路、雄商和津潍高铁、邯港高速一期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2024年12月16日,荣乌高速沧州段改扩建工程山东方向正式通车。2024年12月31日,曲港高速肃宁互通至京台高速段通车。
荣乌高速与石黄高速互通工程。董国池 摄
公共服务共享
释放民生红利
在医疗方面,沧州强化与京津顶尖医疗机构资源共享,组建京津冀医联体21个,44家医疗机构纳入京津冀检验结果互认范围,32家医疗机构与京津277家医疗机构实现50项影像检查资料互认共享。
教育合作也不断提质增效,沧州多所学校与京津学校深化联合办学,共享资源。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沧州加强与京津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银发经济”发展壮大,多家养老机构成为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试点单位,吸引众多京津及周边省份老年人来沧养老。
文旅协同释放新活力,沧州打造“大运河”旅游品牌,2024年接待京津游客738.6万人次,同比增长20%。
沧州市沧县兴济镇农民在晾晒旱碱麦(资料图)。傅新春 摄
盐碱地变身“新粮仓”
沧州拥有400余万亩盐碱耕地,当地立足“全国领先的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示范区”定位,坚持创新,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
科技助力盐碱地种植,沧州市农林科学院探索出旱碱麦种植“六步法”,建立试验田和标准化种植示范区,产量大幅提升。2024年,沧州夏收旱碱麦154.7万亩,亩产260公斤、总产40.22万吨,较上年同比分别增长54%、6%、64%。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旱碱麦特色产业创新基地在沧州揭牌,汇聚京津冀科技创新资源,推进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建设。
沧州还注重培育抗旱耐盐碱新品种,新审定三个旱碱麦品种。同时,建立旱碱麦全产业链,形成集种植、收储、加工等为一体的产业体系,通过科技加持、产业升级、品牌塑造,盐碱地变成了“新粮仓”。
科技创新引领制造业升级转型
在河北一塑管道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带有二维码的海洋踏板产品刚刚下线,工作人员迅速质检,并将相关数据上传到产品数据库系统中,远在千里外的客户就能查询到关键信息。
沧州市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沧州正以创新为翼,推动“沧州制造”向“沧州智造”转变。
2024年,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河北分中心揭牌运营,远景(沧州)零碳智能产业园一期项目建成投产,沧州四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沧州跻身全国2024数字经济百强榜。
2025年,沧州将继续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鼓励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实施产业集群升级进位三年行动,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实体根基。
沧州,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正以风劲扬帆的姿态,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进发。
邢璐 王天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