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2 14:21:20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提前付全款”?“转账道路疏通费”?假期出行当心网络陷阱

“五一”假期出行,无论是订票、导航、晒照,还是蹭网、充电、扫码,都要警惕网络陷阱,守住个人信息安全。公安部网安局近日提示,节假日出行小心网络陷阱。

一是社交平台“租车、订房骗局”。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的“低价租车/订房”信息,对方可能要求客户提前支付“定金”或“押金”,然而收款后即拉黑客户,或者在客户使用完毕后以损坏为由索取赔偿,造成财产损失。因此,在外旅行想要租车、订房,一定要通过正规平台筛选租车、订房信息,避免私下转账。拒绝“提前付全款”“押金高于市场价”的交易,聊天记录保存截图。

二是手机充电桩“偷数据”。如果用户的手机接入到被恶意改装的公共手机充电桩充电,可能会被植入木马,产生手机通讯录、文件等被窃取,视频和音频设备被远程控制等风险隐患。所以,当使用这类陌生手机充电桩,弹出“信任此电脑”时,要快拔线;否则手机数据就可能被窃取。在外旅行,尽可能自备充电宝,或者使用可信任的品牌租用充电宝。如果需要使用公共充电口,一定要调成“仅充电”模式,安卓用户可关闭USB调试。

三是移动支付数据被截获。在连接公共wifi状态下登录支付软件、转账,你的数据可能被截获。所以,不要随意连接来路不明的wifi,特别是免费且不需要密码的wifi;进行支付操作时,尽量换回4G/5G网络,开启支付软件“指纹/面容验证”;决不向他人透露支付密码、验证码。

四是虚假“交通管制通知”。骗子利用短信或社交平台发布“XX路段临时管制,需绕行XX高速/添加客服获取新路线”信息,可能附带含木马的链接或者要求转账“道路疏通费”。事实上,任何以“政府名义”要求转账“疏通费”“加急费”的,均为诈骗。务必警惕虚假“通知”诈骗,收到“交通管制”“景区关闭”等通知时,要通过交警等官方网站或者景区电话进行核实,不轻易点击短信或陌生网址链接。

网警提醒公众,“五一”假期出行,要牢记“三不”,即不贪小便宜、不轻易转账、不泄露关键信息,遇到可疑情况通过官方渠道求证。

林靖

编辑: 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