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6 19:39:51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拔节生长看雄安】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智慧农业技术应用大赛预赛顺利完赛

冀时客户端报道 京津冀共筑机器人产业生态,机器人也加速赋能千行百业。在前两天举行的第二届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智慧农业技术应用大赛预赛上,141件参赛作品同台竞技,展示智慧农业领域的前端技术产品、解决方案,这其中就有不少"智能农把式",勾勒出智慧农业新未来。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刘心悦:

我现在就来到了雄安智慧农业技术应用大赛预赛的现场,那在我身边是参赛队伍们带来的最新科技研究成果,有植保无人机、虫情监测仪,还有可以采摘番茄的机械臂。各类农业高科技产品也是不断刷新着我们对于农业生产的认知。

眼前正在模拟作业场景,挥动"手臂"的番茄采摘机器人,是一家北京企业带来的参赛作品。

农芯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机器人实验室主任 冯青春:

通过机器人的技术,加上具身智能和人工智能的一些算法模型,来实现番茄采摘机械化、自主化作业。可以实现大概每小时400串的采收效率,相当于是两到三个人的一个工作效率。

不仅有适用于设施农业生产的作业机器人,还有用于大田作物生产的智能装备。

北京国科廪科技有限公司机械设计工程师 陈科宇:

它能够去采集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再根据我们的后台大模型,去反演出处方图,我们能够点对点地知道每一块地它的养分情况。生成处方图之后,我们可以画一个50厘米乘50厘米的小块,或者甚至更小的小块,去定量地施肥灌溉。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也在推动畜牧业升级转型。

成都微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袁敬秋:

(产品是)主要针对动物疫病和食品安全检测的设备和仪器。就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检出样本里面的病毒载量或者是药品的残留含量多少,能比传统的检测方法灵敏10-100倍。

本次比赛共设置设施种植技术、农业智能装备、智慧农业创新创意3个赛道,邀请行业权威技术专家组成评委会,对参赛作品的技术性、实用性和可推广性进行点评。

浙江大学智能农业装备所教授 韦真博:

参加这次大赛主要有三个感受,第一个就是范围比较广,涉及到了农业的整个作业流程,第二个就是技术还是比较新的,突出了我们现代装备的一个数字化升级。第三点就是我们动力的多元化,慢慢开始向混动和纯电来过渡。

据了解,本次比赛将为优质项目提供成果转化和产业链对接、场景打造和应用推广、资本对接等配套服务,推动更多智慧农业创新资源要素在雄安汇聚、河北落地、全国推广。

编辑: 刘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