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8 19:20:52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携手防控基孔肯雅热,共建无蚊健康家园——清积水、灭蚊虫、防叮咬,守护全家健康!

一、认识基孔肯雅热:关键事实

①疾病本质是由伊蚊(老百姓叫花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病毒传染病。

②典型症状:发热、皮疹、关节和肌肉疼痛。

③风险人群: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婴幼儿更易重症化。

④传播途径:

伊蚊是主要媒介,白天叮咬活跃(尤其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

蚊虫在小型积水容器(花盆托盘、废旧轮胎、瓶罐)中繁殖。

二、居家防护:三招阻断蚊虫孳生

①清积水(蚊虫无处生)

立即行动:每周检查并清理阳台、院落的积水容器(水桶、花盆托盘、废弃瓶罐)。定期疏通地下室、屋顶的排水系统,防止积水。

②防叮咬(物理+化学屏障)

物理防护:安装纱窗纱门、睡觉挂蚊帐,破损及时修补。

化学防护:外出涂抹含避蚊(DEET)或派卡瑞丁的驱蚊剂;室内使用电蚊拍、蚊香液。

着装建议:穿浅色长袖衣裤,避免树荫、草丛等蚊虫密集区。

③灭蚊虫(全民参与)

全民行动:室外发现积水点,积极清理。

物业行动:每周消杀、清理公共绿化带和排水设施。

三、外出旅行防护

①出行前准备

查询目的地蚊媒传染病流行情况,科学安排行程。

②准备含避蚊胺(DEET)、驱蚊酯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便携式蚊帐等防护用品。

③返程后观察

旅行结束后2周内仍需预防蚊虫叮咬,确保不会因隐性感染,导致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传播;做好自身的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旅行史。

四、健康监测与就医

如出现发热、头痛、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活动史。

防控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需以“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为核心,采取科学灭蚊措施,有效降低蚊媒密度,阻断疾病传播。

编辑: 刘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