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邢台市临城县小槐河的蜕变引发关注。一道曾经污水横流、垃圾成山的城市“伤疤”,如今成为3万居民家门口的幸福乐园——悦动公园与圣景公园动静相宜,全龄共享,不仅重塑了城市生态,更丰富了居民的生活方式。
这道“伤疤”的愈合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县城改造的鲜活样本。它告诉我们,改造并非一定要大拆大建,用“心”比用“金”更重要,精准施策比盲目投入更见效。
县城改造,难在“精准”二字。临城的成功,首先精准捕捉了民众需求。3100多条居民建议,从停车场增设到儿童游乐区布局,从雨水管道改造到室内运动场馆设置,每一个细节都呼应着居民的期盼。这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改造路径,确保了改造工程与居民需求之间的高度契合。
与那些耗资巨大却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相比,临城的实践彰显了“人民城市”的建设理念。它提醒我们,改造工程的评价标准,不在于投资规模的大小,而在于能否精准回应民众的“急难愁盼”。
改造过程中的精打细算,体现的是城市治理的智慧。临城将清淤产生的淤泥用作绿化,这一变废为宝的巧思,不仅解决了淤泥处置的难题,更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成本。悦动公园建设从预算2700万元到实际投入1700余万元,节省的1000万元背后,是因地制宜、顺势而为的巧思。
精打细算不是简单的“省钱”。在儿童游乐区铺设高品质塑胶地面,全线采用渗水混凝土步道,每个灯杆标注唯一编码和紧急救援电话,这些细节无不体现着设计者的用心和对品质的追求。
相比那些追求表面光鲜却忽视实用功能的改造项目,临城的经验尤为可贵。它为我们展示了一条更加可持续、人性化的路径。在当前城市发展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的背景下,这一案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县城改造的本质,是让其更加宜居,让生活更加美好。只要真正以人民为中心,精打细算、精准施策,小成本同样可以书写精彩篇章,同样可以让百姓在家门口收获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文/河北日报记者 王思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