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7 13:13:49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河北日报客户端

河北特色产业集群共享智造故事丨技术创新共享给安平丝网带来了什么?

技术创新共享给安平丝网带来了什么

——河北特色产业集群共享智造故事(二)

11月21日,安平县共享智造工厂车间内,技术人员正操作自动化焊接设备生产护栏网。河北日报记者 焦磊 摄

11月21日,安平县高新区绿色产业园区,河北丝筘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车间里,一台台智能编织机整齐排列,一卷卷高目数高精度不锈钢印刷网陆续下线。

“这要是搁以前,进口这种印刷网每平方米得花4.5万元,现在咱自主研发的产品才3万元,还能适配国产光伏设备!”丝筘公司总经理刘彦辉指着薄如蝉翼的金属网片骄傲地介绍,这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丝网产品,是我省首个众筹科研项目的结晶。

作为国内重要的丝网生产基地和丝网产品集散地,安平拥有丝网工贸企业1.6万余家,2024年营业收入达1067亿元。尽管企业数量众多,可由于研发投入大、技术壁垒高、风险承受弱,不少中小企业“不愿投、不敢闯、不会研”。“就拿这种高目数高精度不锈钢印刷网来说,其开发成本高、技术难点多,单一企业很难组织全流程研发和生产。”在丝网行业摸爬滚打数十年的刘彦辉说。

痛点就是靶点。安平整合国企资源组建丝网集团,瞄准“卡脖子”难题,去年10月承接我省首个众筹科研项目——高目数高精度不锈钢印刷网研发,探索共投、共研、共担、共享的研发新机制,助推丝网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

“我们要变‘单打独斗’为‘集团作战’,让企业不再独自面对创新风险。”安平县委书记赵东钊介绍,一是资金共投,解决谁来出钱的问题;二是技术共研,解决谁来攻关的问题;三是风险共担,解决失败怎么办的问题;四是成果共享,解决利益怎么分的问题。

一场抱团攻关,随即展开。

200万元研发经费由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丝网集团、丝筘公司及其产业链下游企业昆山良品公司按比例出资,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协调创新资源,省科技特派团负责项目研究,丝筘公司负责编织实验,丝网集团负责性能检测,昆山良品公司负责应用验证,形成优势互补的创新共同体。项目成功后,丝筘公司、昆山良品公司取得科研成果并量产,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丝网集团收回科研成果转让资金,投入到新众筹科研项目,形成“投入—回报—再创新”良性循环。

“有了众筹科研模式,我们就敢大胆投入了。”刘彦辉说,众筹科研让企业创新没了后顾之忧。

没有先进设备,就改造现有设备;没有经验借鉴,就一点点调整工艺参数……项目总负责人、河北科技大学教授王军带领团队持续攻关,终于在今年3月份突破关键技术瓶颈,项目达到预期目标。

“企业产值从去年的2000万元,增长至今年的8000万元,实现翻倍式增长。”刘彦辉介绍。

首个众筹项目的成功,带来了“裂变效应”,自动穿筘机、智能围栏焊接等多个众筹项目陆续启动。依托河北省丝网检验中心,安平首创行业“共享实验室”模式,整合36个专业实验室及250余台(套)先进仪器设备,开展共享性检测服务,企业检测成本降低29%,检测效率提高70%。

赵东钊介绍,在众筹科研模式的带动下,安平顺势成立省丝网产业智造研究会、省丝网产业创新联合体等协同平台,企业自发组建团队开展联合技术攻关,高精尖丝网产品用到了航空航天等领域,构建起“龙头引领、中小协同”的智造新生态。同时,擦亮共享品牌“安网”商标,授权101家企业免费使用,产品溢价提升15%,企业营收平均增长12%。

在与丝筘公司一墙之隔的安平丝网共享智造工厂,是另一番繁忙景象。全国首条护栏网自动化焊接流水线高速运转,激光下料精准裁切钢材,机械臂默契配合完成焊接,自动喷塑流水线均匀上色……一套流程下来仅需2分钟,生产效率是传统人工的3倍。

河北省丝网产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崔伟介绍,共享工厂采用“租赁+代工”模式,目前已订单式生产护栏网20万平方米。前不久,工厂新增阻拦网自动化生产线等,针对性解决中小企业“买不起、用不好、用不饱”的痛点,为丝网企业提供更多共享选择。

目前,安平县共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8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86家,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今年1至9月,安平丝网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60.9亿元,同比增长8.3%。(河北日报记者 邢云 焦磊)

编辑: 申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