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8 16:22:05 | 环渤海新闻网
来源: 河北发布微信公众号

消费引擎持续发力、进出口“质”“量”齐升……一起来看河北商务“十四五”答卷

11月27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河北省商务厅专场,河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毅介绍“十四五”时期河北商务高质量发展情况,并与相关负责同志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01

我们的“十四五”

消费引擎持续发力

市场活力充分释放

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20年1.2万亿元增加到2024年1.5万亿元,2021—2024年年均增长4.4%。2025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5.5%,全年有望实现5%的年度目标,达到1.54万亿元。

商品消费带动明显。自2024年9月以来共投入补贴资金265.8亿元,扎实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2024年和今年前三季度,汽车、家电、家具等以旧换新类商品分别带动限上零售额增长5.8和2.9个百分点。

服务消费持续扩大。全省培育打造28个商旅文体健展多业态融合消费场景,涉及43个商圈步行街、245个文旅景区、29个名城名镇名村、42个重大体育赛事活动,通过各业态融合互促,把消费氛围持续“拉满”,2024年吸引省外游客超过四成。

新型消费蓬勃发展。网络零售、首发首店等消费新业态如火如荼,全省网上零售额由2020年的2735.8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4889.7亿元,年均增长14.9%,京东MALL、盒马鲜生等先后落户石家庄、唐山。

消费环境不断优化。从城市看,全省培育建设全国示范步行街1条、省级示范商业街12条,建设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448个;从农村看,通过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动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乡镇商贸中心改造,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和消费品下行“最后一公里”进一步畅通。

02

我们的“十四五”

对外贸易顶压前行

进出口“质”“量”齐升

“十四五”时期,我省外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我们与外贸企业一道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在危机中寻找新机,在变局中开拓新局。

首先,外贸规模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从2020年的4457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6149亿元,年均增长8.4%,提前2年完成“到2025年外贸进出口实现5366亿元”的目标。从时间跨度来看,我省外贸进出口从3000亿元到4000亿元用了将近10年,从4000亿元到6000亿元仅用了5年。

其次,出口结构不断优化。2024年,全省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8.9%,较2020年的34.8%提高14.1个百分点。

第三,外贸主体不断壮大。截至2024年底,全省有进出口实绩企业1.94万家,较2020年增加5000余家。全省有国家级外贸基地24家,省级外贸基地81家。

第四,外贸新业态加快发展。抢抓跨境电商发展机遇,积极推动跨境电商综试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发展,创新推动保定白沟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发展,2024年全省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实现95.4亿元,较2020年增长近1倍,有效带动了全省特色商品扩大出口。

03

我们的“十四五”

利用外资成效明显

投资河北热度上升

“十四五”时期,国际经贸环境十分严峻复杂,对我省利用外资工作带来较大压力,全省商务系统主动作为、攻坚克难,推动外资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首先,质量稳步提升。截至2025年9月,我省“十四五”时期数字产业、绿色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领域实际使用外资23.7亿美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3.1倍。2024年,全省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到26.5%,较2020年提升12.1个百分点。

其次,主体稳步增加。2021年至2024年,全省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767家,较“十三五”时期增长36.7%,截至2024年底总量达到3668家。

第三,规模稳步增长。全省实际使用外资从2020年的13.6亿美元增加到2024年的15.9亿美元,年均增速达4.1%,明显高于年均增长3%的“十四五”规划目标。截至2025年9月,全省“十四五”时期累计使用外资75.4亿美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72.8%。

第四,环境稳步优化。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先后出台稳外资十五条措施和稳外资行动方案,打造“燕赵会客厅”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品牌,强化重点外资项目和企业服务保障,坚定外商在冀投资信心。

04

我们的“十四五”

对外投资稳定增长

“走出去”步伐更加稳健

全省对外直接投资额从2020年的19.4亿美元增加至2024年的22.5亿美元,年均增长3.8%。

一方面,“走出去”企业更多了。截至2024年底,全省累计备案(核准)非金融类对外投资企业1083家,比2020年增加155家,中方协议投资额323.2亿美元,涵盖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采矿业、农林牧渔业等行业,遍布全球6大洲98个国家和地区。

另一方面,“走出去”项目更强了。涌现出长城汽车俄罗斯图拉工厂、德龙钢铁印尼700万吨钢厂、立中车轮墨西哥工厂等一批国际产能合作亮点项目,成为“一带一路”大项目成功合作的典范。

05

我们的“十四五”

三大平台能级提升

对全省开放的支撑带动作用更加突出

经济开发区改革发展焕发新动能。2024年,全省经开区营业收入超8.19万亿,较2020年增长28.4%,税收收入占全省的四成,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占全省的1/2,实际使用外资占全省的六成,进出口总值占全省的近2/3。深化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市县党政正职兼任开发区领导职务,推广“管委会+公司”运行模式,增强了发展动力活力。加快经开区产业集聚,形成一批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产业集群,18个经开区迈上了营业收入千亿元的台阶。

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实现新跨越。自2019年8月挂牌以来,累计形成266项制度创新成果。自成立至今年10月,河北自贸试验区以全省万分之六的国土面积,贡献了17.8%的实际使用外资和13.9%的外贸进出口。2024年,河北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8.9%,高于全国47.7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22个自贸试验区中排名第5。

综合保税区建设取得新成效。雄安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大兴机场综合保税区二期顺利通过验收,综保区保税维修、保税加工等业务不断拓展。2024年,全省综合保税区完成进出口610.7亿元,占全省外贸进出口的9.9%。

一、记者:

近年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有效发挥了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请问,“十四五”时期,我省在提振消费搞活流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成效?

河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张贺成:

“十四五”期间,全省商务系统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扎实推动促消费政策落地见效,全省消费市场保持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

总的看,全省消费市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消费“扩容”。消费规模持续增长,2025年前三个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增长5.6%、5.8%和5.5%,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0.8和1.0个百分点。

二是消费“提质”。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出台《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7年)》,服务消费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省旅游、生活服务、信息服务等八类服务消费场景合计收入4235.1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三是消费“焕新”。消费潜能不断释放,智能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持续壮大。2024年,全省限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体育和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较2020年增长137.3%、96.4%和53.5%。2025年前三季度,全省新能源乘用车销售市场渗透率达47.1%,年内整体呈逐月提升态势。

围绕提振消费搞活流通,我们重点推进了以下工作:

一是开展以旧换新惠“民生”。大力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截至2025年9月,全省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1778.1亿元,约1700万人次享受补贴优惠,参与经营主体3万余家,其中我省重点产品品牌96个,涉及重点企业76家。2025年前三季度,以旧换新拉动全省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9个百分点。我省以旧换新工作两次在全国会议上作典型发言,2025年全国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现场交流会在保定市召开。

二是完善流通体系育“主体”。优化城市商业布局,截至目前全省共建设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448个,湾里庙步行街入选国家级商业示范步行街,荣获中华老字号荣誉的品牌达到36个、河北老字号品牌达到106个。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石家庄入选国家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盒马、山姆、京东七鲜等一批首店分别在石家庄、唐山落地。同时,省内品牌如北国超市Ulife北国店、唐山郑兆丰等零售终端也迈出新步伐。提升县域商业体系,2022年以来全省建成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18个、乡镇商贸中心1570个。

三是创新多元场景强“引力”。制定全国首个多业态融合消费场景培育建设导则,打造张家口“冰雪崇礼”、承德“鼎盛王朝”、秦皇岛“阿那亚社区”、“衡水湖马拉松”、邢台“扁鹊文化”、邯郸“广府太极城”、曹妃甸“揽月湾”、保定“太行步道”、雄安新区“未来之城”等全省首批28个多业态融合消费场景,涵盖商圈步行街、体育赛事经济、文化旅游、特色美食等多种业态,特别是这些场景在环京津的廊坊、承德、唐山、保定、沧州、秦皇岛、张家口等7市共布局16个,占比近六成。2025年前三季度,北京、天津游客消费额占省外游客的比重达39.3%,消费额同比分别增长6.9%、4.6%。今年4月,“全国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工作现场会”在石家庄市召开。

四是打造平台载体优“环境”。营造浓厚消费氛围,会同京津商务部门连续3年举办“全国消费促进月暨京津冀消费季”活动,2025年以来全省组织“购在中国”自办促消费活动1000余场。开展“千企万店电商赋能上线”行动,全省新增网上店铺2万余家,2024年全省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342.5亿元,较2020年增长64.9%。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建设,打造国际化消费环境,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激发商品消费发展动能,释放服务消费潜力,放大新型消费带动效应,全方位扩内需、促消费,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差异化消费需求,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记者:

近年来商务部门大力推进“河北净菜”进京入津,“河北净菜”等主要菜篮子产品在京津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请问最初推动这项工作基于什么考虑,在工作中采取了哪些创新性举措?

河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 刘毅:

我们推动“河北净菜”进京入津,主要基于三点考虑:首先,就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通过服务京津,来推动我们河北的农产品走出去,实现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其次,是立足河北紧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凭借我省良好的蔬菜产业基础,努力探索一条以市场化方式保障特大城市“菜篮子”的新路径;第三,是希望通过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提升河北农产品附加值与竞争力,助力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

经过不懈努力,2024年河北蔬菜在北京市场占有率达到42.5%、在天津市场占有率达到28.2%,稳居两地供应前列,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果,主要得益于四项举措。

一是抓协同,就是主动对接京津。省委、省政府把“河北净菜”进京入津作为重点工作,积极协调京津两市将其列为重点支持事项,连续3年纳入三地协同发展重点任务。在京津两市相关部门支持下,我们成功争取北京货运通行便利与绿色通道政策,推动净菜生产、加工、配送三项团体标准实现三地互认,依托京津冀农产品质量安全协同监管平台实现质量可追溯。

二是强根基,就是精心培育主体。注册全国首个省域净菜公共品牌,纳入国家县域商业与保供体系。组建河北净菜公司,打造“河北净菜”市场化公共服务平台。指导企业按照“叶菜无根、根菜无泥、果菜无杂”的标准精细加工,产品附加值得到提升。截至目前,已授予124家企业“河北净菜”品牌使用权。

三是拓市场,就是加强产销对接。在京津持续开展“河北净菜,京津好菜”产销对接活动,建设统仓共配中心保障30余家机构,搭建校园集采平台服务94所北京高校,并在10家部委和企事业单位布设28组自提柜,稳步提升市场份额。目前,北京新发地“河北净菜”共享仓储统配中心高峰期每日供应超过2万斤,衡沧地区高品质净菜可在2小时内送达京津核心区。同时,打造“冀净菜园”商城,与头部电商平台对接供货,持续拓宽线上销售渠道。

四是树品牌,就是广泛宣传推介。安排省级资金近七千万元支持“河北净菜”品牌推广,摄制专题纪录片展播“河北净菜”进京入津的生动故事,联系中央及地方媒体加强全方位报道,在人流密集区布设宣传设施,通过立体化的宣传矩阵,不断提高“河北净菜”的知名度、美誉度。

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做实基础工作,加强宣传推介,当前“河北净菜”在京津市场的口碑不断提高,“河北净菜,京津好菜”的品牌正在深入人心。

三、记者:

这几年外贸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非常严峻,但我省外贸展现出了强劲的韧性,请问“十四五”期间我省对外贸易有哪些突出亮点?

河北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 韩金龙:

作为全省外贸工作的牵头部门,“十四五”期间,省商务厅会同省有关单位和各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稳外贸的决策部署,从强政策、育主体、拓市场、建平台等四个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全省外贸承压前行,实现良好发展和较快增长。

一是全面加强政策供给。紧跟国际形势变化,结合河北产业特点,先后制定《河北省“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河北省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河北省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若干措施》《河北省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若干措施》《外贸稳增长十七条措施》等系列政策文件,全省外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各方支持措施不断加强,为进出口增长提供了全方位政策支撑。

二是大力培育外贸主体。积极实施汽车产业示范项目,支持长城汽车、领克汽车、中信戴卡等骨干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2024年,全省汽车及零部件出口843.2亿元,较2020年增长4倍,累积贡献了“十四五”期间机电产品7成以上增量,河北外贸“含新量”“含金量”不断提高。逐年动态开展重点企业包联和外贸政策免费大培训,年度参加企业超2万家次;逐年安排专项资金对企业购买出口信用保险给予支持,搭建统保平台,对新增出口企业免费赠送信保保单。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显著扩大,今年前9个月占比达到75.8%,较2020年的65.6%提高10.2个百分点;全省外贸企业数量超1.9万家,较2020年增加5000余家。

三是加速开拓多元市场。持续开展“冀货出海拓市场”行动,制定境外重点展会及推荐展会目录,分类对参展企业给予支持。连续3年组织企业抱团参加法国巴黎食品展、德国世界制药原料展等19场境外展会,以及广交会、华交会等境内重点展会。河北制造海外“朋友圈”更加多元,2024年我省贸易伙伴增至239个。今年前9个月,我省对美国出口虽下降9.5%,但全省出口增长3.3%;虽然对美出口占全省出口比重从2020年的14.3%下降至当前的8.9%,但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13%,占比达到62.6%。

四是持续提升平台能级。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新增廊坊、沧州、保定、秦皇岛4个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全省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达到7个,培育认定10个省级海外仓,跨境电商1210、9610、9710、9810业务在我省全面落地。雄安综合保税区和石家庄国际陆港、沧州、高碑店3个保税物流中心(B型)成功获批,我省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数量均达到6个。保税维修等新业态实现突破,保税物流快速增长。今年前9个月,6个综合保税区完成进出口636.2亿元,同比增长40%;6个保税物流中心完成进出口54亿元,同比增长2.8倍。

最后,向大家提前通报一个好消息,根据当前掌握情况和重点企业反馈,预计今年全省外贸进出口还将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四、记者:

经济开发区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载体,“十四五”期间,我省围绕提升经开区能级水平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样的成效?

河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张记方:

“十四五”期间,全省经开区聚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持续推进深层次制度改革,完善全方位政策支撑,引导多领域产业升级,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2024年,经开区营业收入突破8万亿元。

一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实现市县党政正职兼任经开区领导职务全覆盖;完成机构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明确了机构性质和编制职数,打通了人员晋升流动通道,121家经开区实行了绩效薪酬;探索推进“管委会+公司”运行模式,99家经开区组建园区主导运营公司,引入市场化投资运营主体参与开发建设;创新金融服务,实施金融顾问走进开发区试点,组织包括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等在内的30多家金融机构组成金融顾问团,为85家经开区提供项目投融资等综合金融服务,累计投放贷款近千亿元。

二是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发展空间持续拓展。研究制定我省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及支持开发区科技创新、节约集约用地、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培育壮大优势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等配套专件,形成了“1+N”政策体系;研究修订省级经开区设立扩区调区和退出管理办法,新批准设立4家省级经开区,53家经开区完成扩调区;完成新一轮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修订,140家经开区的管辖范围进行调整优化,预计新增建设用地1.2万公顷,为未来5—10年招引项目预留了充足空间。

三是聚焦主导产业推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围绕我省重点发展的8大产业,推动园区精准选择主导产业细分赛道,产业集聚发展优势逐步显现,曹妃甸经开区精品钢铁、沧州临港经开区绿色化工等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石家庄经开区生物医药、廊坊经开区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依托经开区做精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全省107个省级重点特色产业集群中有78个落户经开区,形成了清河经开区羊绒、宁晋经开区线缆、永年工业园区紧固件等一批国内知名特色品牌。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开区布局燕赵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批中试基地、科技型孵化器等产业创新平台。截至2024年底,经开区建立各类研发平台2907个,省级及以上孵化器85个,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5829家。

四是持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借助进博会、投洽会、廊洽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平台以及省领导出访,“一对一”精准对接高端客商资源,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廊坊润泽人工智能应用中心等一批百亿级项目加快落地。2024年,经开区落地投资项目1490个,实际使用外资11.7亿美元,占全省的73.6%。推动外贸创新发展,市县依托经开区等对外开放平台,建成省级以上外贸基地105个。2024年,经开区进出口总额3147亿元,占全省的51.2%。

五、记者:

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请介绍一下河北自贸试验区在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河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 刘毅:

河北自贸试验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多项改革试点措施落地见效,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充分彰显。

一是落实国家战略,政策红利精准释放。近年来,围绕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国家陆续出台了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意见、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试点措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等政策。我们会同省有关部门和各片区,扎实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实施。雄安片区用足用好对特定货物暂缓缴税政策,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正定片区石家庄国际邮件互换局创新实施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三关合一监管模式”,高效处理邮快件超300万件。特别是围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制定了工作清单,在贸易、投资、资金流动等方面提出73项具体工作任务,目前已推动贸易便利化、金融、京津冀协同等领域措施在我省落地实施。

二是开展先行先试,制度创新成果丰硕。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任务。河北自贸试验区聚焦重点领域,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改革探索,累计形成266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5项入选国务院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或商务部最佳实践案例,向全省推广了7批135项制度创新案例。在海事领域,曹妃甸片区围绕港航服务开展集成改革,实现海事政务服务事项集约办理,国际航行船舶申报单证量减少75%。在金融创新领域,雄安片区积极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测试,为多家外贸企业提供跨境金融服务。在产业开放领域,大兴机场片区在我省率先开展“保税+培训”新业态,曹妃甸片区实现船舶发动机零备件保税维修首单突破。在政府职能转变领域,雄安片区、正定片区实施商事主体变更登记确认制,企业变更登记效率提升50%以上。

三是加速产业集聚,开放能级不断提升。雄安片区聚焦空天信息、新一代信息技术、低空经济等高端高新产业,大力吸引京津创新资源要素集聚,跨境电商产业园330余家相关企业入驻。正定片区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常山生化、康誉医疗、一然生物等重点企业集聚发展,石家庄药品进口口岸通关运营。曹妃甸片区依托港口资源优势,推动大宗商品贸易、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巴威装备制造、大金风电海洋工程等项目成功落地,河北自贸试验区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累计交易量超1亿吨。大兴机场片区打造生命健康产业生态集群,吸引百洋医药、吉诺卫等一批优质企业入驻。

四是深化区域联动,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联合北京、天津建立自贸试验区联席会议机制,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发布了64项协同创新成果。京津冀三地政务服务部门联合印发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同事同标”事项目录,累计推出6批230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事项。三地海关部门创新监管模式,推动文化艺术品在京津冀范围内开展跨关区保税展示。

编辑: 穆俊丽